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越过就业“坡坎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854
内容摘要:在重庆,坡坎崖是常见的地形。爬坡、迈坎、翻崖等动作,在重庆屡见不鲜,因而在重庆生活的人大多都有一种顽强、不怕困难的气质。

重庆,“坡”“坎”“崖”是常见的地形。爬坡、迈坎、翻崖等动作,在重庆屡见不鲜,因而在重庆生活的人大多都有一种顽强、不怕困难的气质。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对群众就业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面对就业市场的波动,勤劳努力的重庆人民在市政府的支持下,正越过就业的“坡坎崖”。

职业培训助农村劳动者能力爬“坡”

近年来,重庆坚持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和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撬动各方资源做好新职业和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培养和社会保障工作。

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有一家足下软件职业培训学院,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教育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大数据软件开发、VR设计、新媒体电商、人工智能等30个新职业方向。呙坤宏是足下学院院长,自2005年创建该学院以来,帮助了一个又一个年轻人提升技能水平、改变命运。

袁见就是其中之一。他来自农村,从小身患小儿麻痹症。高考失利后,他没有气馁,选择在足下学院继续学习。如今,他在成都一家科技公司从事软件开发工作,年薪30万元,还拥有50万元公司期权,并在当地安家立业。“如果没有参加职业培训,我现在可能一事无成。”袁见说。

和袁见一样,被誉为“大学生创业基地的保尔·柯察金”的严旭,出生时因缺氧而脑瘫,经过在足下学院培训后,他能够用右手的中指和无名指操作键盘,用下巴操作鼠标。毕业后,他就职于兰州一家互联网服务公司,成为一名不折不扣的网络工程师。

“我们培训的学生中有80%以上是初中、高中成绩较差的农村学生。经过我们的培训,他们成为高新技术人才,彻底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呙坤宏说。据统计,像足下学院这样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重庆共有608所,它们所培训的学员中有34%来自农村。

除了充分发挥民办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重庆还积极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2016年8月,在重庆市渝北区春华大道上,中国重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正式建成,这是全国第二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如今,园区拥有中国社会保险公共服务标准化示范基地、农民工新市民培训示范基地、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五大基地。

记者参观了入驻园区的重庆市家政服务业实训中心,中心里有6个实训室和1个家庭实景区,涉及育婴、保育、母婴护理、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项目。这里不仅真实还原了工作场景,还配备了各种最新的工具,方便实操教学。

“目前经实训中心培训的高技能人才最高月薪已达到1.8万元。”实训中心负责人陈婷向记者介绍,“对于贫困家庭子女、贫困劳动力、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我们还有相关的补贴政策,可以免费进行培训。”

打通渠道让毕业生迈过求职“坎”

“感谢人社部门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让我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相对稳定的工作。”桂佳欣说。

桂佳欣今年23岁,出生于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麻柳河村的一个普通家庭。在她9岁时,父母离异,母亲成了家里唯一有经济收入的人。桂佳欣上高一时,外婆突发脑溢血瘫痪在床。后来,桂佳欣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桂佳欣的求职路也是“一波三折”。今年3月以来,她投了20多份简历一无所获,对求职的想法也从刚开始的“有期望工资”变为后来的“只要不向家里要钱就行”。6月中旬,正为找工作发愁的她,接到了北碚区人社局农村劳务开发事务中心主任王孝益的电话。经王孝益介绍,桂佳欣成功通过了三圣实业有限公司的面试。如今,桂佳欣已经入职,干起了自己喜欢的医药行业工作。公司不仅帮她解决了住宿问题,还提供免费工作餐。

今年以来,为应对疫情给高校毕业生就业造成的影响,重庆市开展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意愿摸排,采集有效信息近7万条,收集各类岗位需求30万余个,并运用大数据手段,分析匹配就业需求和岗位供给,推动供需双方精准匹配,提高签约成功率。

“我出生在农村、成长在农村,现在家里也还生活在农村,我对农村很有感情。20多年难忘的农村生活经历让我深入了解到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发展差距,更加懂得了农村、基层最需要什么。我想尽我所能去带领更多的人走向小康生活。”谢道坤是重庆大学2018年优秀毕业生,现任广西钦州市浦北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他来自江西赣州的一个偏远山村,是地地道道的农村大学生。

在成为选调生之前,谢道坤已经拿到了5家公司的工作机会,其中3家年薪超过20万元,1家当年在全国只招11个人,但他毅然决然选择了去基层。组织原本安排他在区直(省直)单位工作,但他主动申请到乡镇一线工作。

近年来,到重庆大学定向选调毕业生的省份已经有23个。据了解,重庆大学选调生工作已处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第一梯队。2014年以来,重庆大学向全国各省份输送了759名选调生。

目前,重庆市正在开展“千名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助推脱贫攻坚”专项活动,拟集中招聘近1400名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基层建功立业,其中197个岗位定向招聘贫困大学生。

为让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重庆市印发《进一步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任务分工方案》,通过扩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基层项目招募、企业吸纳、征兵入伍、升学招生、科研助理招聘、社区岗位开发“8个扩大”措施,广开高校毕业生就业门路。

政府搭台帮社区居民攀上创业“崖”

来自湖北的周勇,2008年9月毕业后在江北区一家教育机构从事教育咨询及市场宣传推广工作。那时,他每个月工资是3000元左右,只够个人的日常生活开支和房屋租金。

几年后,周勇谈了恋爱。想着在外租房也不是长久之计,他在2012年申请了民安华福小区公租房并于同年11月入住。因为上班距离远等诸多原因,周勇在2013年底放弃了之前的工作,打算在小区附近找个工作。“这样也能离家近一些,但事与愿违,近半年时间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生活压力持续加大,成家等各方面现实问题都摆在面前等待解决。”他说。

在此情形下,周勇觉得一直找工作无果还不如创业。由于他比较喜欢电子数码,于是就想到了做手机产品售卖及维修。然而,要实施自己的创业梦,周勇面临着很多的困难,比如找门面房不是租金高就是转让费高。

2014年12月,社区成立了创业苗圃,专门为公租房住户设置,只收清洁费,还不收租金。社区以零租金的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解决了门面房费用高的难题,并且为创业者提供了一些创业知识讲座及多方面专业技能培训。

“听到这个消息,我觉得这简直就是社区专门为我铺好的创业路。于是,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第一批加入创业苗圃,成为日杂百货区141号摊位的‘小老板’。申请到这个摊位后,我和老婆可高兴了。因为不需要投资太多钱就能在‘家门口’创业,而且还不用早出晚归。”周勇说。

很快周勇就投入800元,购进了一些手机配件等货品在创业苗圃进行销售,同时还自学一些手机维修技术,在得到小区邻居认可后生意越来越好。

经过在创业苗圃的学习积累,2018年底,周勇在社区就业创业指导中心的帮助下,租了小区广场边的一个店铺,从事手机维修及数码产品配件售卖等业务,如今生意进展比较顺利,每个月收入至少能达到5000元。

据了解,在周勇居住的社区内,重庆市创新打造了“就业超市”“巧手梦工坊”“创业苗圃”“创业大市场”等多种创业平台,帮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创业,而这只是重庆市探索就业困难人员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新模式的样本之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越过就业“坡坎崖””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824/7819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