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的东北大地,稻浪翻滚,玉米腊熟。肥沃的黑土地上已是丰收在望的景象。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吉林省持续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聚焦“保供给、保增收、保小康”,全面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农业农村工作平稳较快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粮食生产稳步提高
今年,全省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向市县下达粮食播种面积指导性指标,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增,预计达到8550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8490万亩任务,同比增长1%左右。
上半年,吉林省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采取组织线上购买、协调省外购进、推动农资企业复工复产等综合措施,及时保证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积极开展农资打假“春雷”行动,出动执法人员2.4万人次,检查农资企业门店2.8万个,抽检产品1.5万个,曝光违法问题和案件50起,有效净化了农资市场秩序。在防灾减灾方面,全省立足抗灾夺丰收,科学制定应对气象灾害全力防灾减灾夺丰收、粮食生产重大病虫害和草地贪夜蛾防控等预案,在与辽宁、内蒙古接壤的13个县建立草地贪夜蛾阻隔带、加密监测点,新增监测设备5.5万台(套),实现高空测报灯、太阳能自动虫情测报灯县域全覆盖,草地贪夜蛾性诱捕器行政村全覆盖。组织各地开展防控重大病虫害应急演练57场(次),统防统治日作业能力100万亩以上。
据了解,吉林省将保护性耕作作为黑土地保护重大举措,切实加大组织推动和政策扶持力度,筹措安排资金7.2亿元,实施保护性耕作1852万亩,比上年增加793万亩,超额完成国家任务552万亩。落实黑土地保护试点县11个,实施面积240万亩。完成秸秆还田、少免耕、养分调控等技术面积170万亩,实施黑土区秸秆还田标准化试点88.9万亩。为了加快推进绿色农业发展先行区创建,吉林省新认定省级先行区和创建单位6个,累计达到19个。制定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技术指导意见,建立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420个,新增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2529.4万亩、降解地膜试验示范200亩、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技术示范推广近300万亩,确保全年化肥农药使用量继续保持负增长。
乡村产业振兴大步迈进
吉林省积极推动规模园区复工复产,“菜篮子”产品在疫情期间不断供、价格稳。产值达290亿元,同比持平,生产面积420万亩,产量105万吨,增长2%,新建棚室6601亩。
全省落实稻渔综合种养70万亩以上,实现水产品产量6万吨,同比增长3.4%,预计产值10.5亿元,增长4.8%。“五一”小长假举行全省休闲农业春季采摘节暨精品线路景点推介活动,接待游客900多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7.3亿元。
积极落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持政策,引导土地、电力、金融、人力等要素向农村流动,推动工商资本和中小企业下乡。与农行吉林省分行开展银企对接,76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银行授信额46.65亿元,9家龙头企业通过金融“吉企银通”平台获贷2710万元。创建首批省级示范农业产业化联合体43个,国家级产业强镇6个(累计21个)、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创建主体10个(累计41个,其中国家级3个),启动国家级人参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建设,落实资金1.7亿元,重点支持39个市县仓储物流保鲜项目建设,提高农产品产业链增值收益。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扶贫务实推进
吉林省全面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推进由整治村内公共空间转向整治庭院为主、由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全省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的行政村有7904个,占行政村总数84.6%。开展清洁整治行政村9318个,基本实现全覆盖。整治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160处,整治率97.3%,陈年垃圾和成堆垃圾基本清理干净。
务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在农安县设立新产品新技术展示使用区,重点展示堆肥式浅埋旱厕、堆肥式深埋旱厕、微生物降解式旱厕3种主推模式,展示改厕产品60余个,供各地自主选择。实施厕所改造整村推进示范村3788个,完成招投标30万户,已改造完成21万户。全省全力推进114个重点镇和重点流域常住人口1万人以上乡镇生活污水治理,累计建成污水处理站52个、在建和办理启动手续的有62个。
在脱贫攻坚方面,吉林省强化项目带动,全省确定170个产业扶贫项目,总投资24.25亿元,带动贫困人口18.54万人。截至目前,开工项目158个,开工率达93%。组织开展产业扶贫风险自查,完善扶贫产业目录,确定5类30个扶贫主导产业。举办产业扶贫培训班,培训产业发展指导员和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30人,提升指导产业扶贫的能力水平。编印发放《产业扶贫技术指导手册》3万册,实现行政村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