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品味“土瑶”山寨的喜宴酒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197
内容摘要:黎小娜刚嫁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狮东村大冲寨时,妈妈第一次去看她,就被村里的景象惊呆了。目光所及,一片破旧。

黎小娜刚嫁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平桂区沙田镇狮东村大冲寨时,妈妈第一次去看她,就被村里的景象惊呆了。

目光所及,一片破旧。几十间“房子”歪歪扭扭,散落在山腰上。树皮做顶、木板做墙,一阵风都能吹倒。屋内一片愁云惨雾,连个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徒留灯泡忽闪忽闪。

看着尚在襁褓中的外孙,妈妈劝黎小娜:“走吧,带上孩子悄悄走吧!这儿太苦了,娃大了都娶不到媳妇!”

大冲寨是位于大桂山的“土瑶”(瑶族的一个独特支系)聚居区。曾几何时,这里是“贫穷”的代名词。

“绝壁路”绝处逢生

广西之东,大桂山莽莽百里,山层叠、岭逶迤。700多年前,“土瑶”先民追逐这片绿意春光,在此定居。从此,世世代代与世隔绝。

“纯情”的大山孕育了长情的“土瑶”群众,却也让贫穷“如影随形”。几百年来,“土瑶”群众一直保持刀耕火种的游耕生活,大桂山成为广西乃至中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2015年底,大桂山6个“土瑶”村8500名“土瑶”群众的贫困发生率为61.42%。大冲寨更是“贫中之贫”,87户中仅有9户是非贫困户,贫困发生率高达89.7%。

一侧是悬崖,一侧是峭壁,一条胳膊肘宽的砂石小路缠在大桂山的山腰上。在34岁村民凤求姑的印象中,打出生起,这条小道就是大冲寨与外界的唯一连接。

晴天时尘土飞扬,咂吧一下嘴,满口的苦涩,多少泥土和着唾沫下了肚;雨天时泥泞难行,一脚踩进积水里,总能甩起一裤腿儿泥。从山脚上去,骑摩托车要4个多小时。因为没有护栏,每年都有村民掉下山崖,致伤、致残。

就是在这样的小路上,凤求姑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少年和青年,那是一段眼泪和忧愁经常“光顾”的岁月。

“土瑶”群众靠山而食,人均耕地0.12亩,收入极低,每家种出的粮食只够吃3个月。为了凑齐买粮钱,凤求姑一家7口人常常饿着肚子连夜编竹筐,赶在第二天一大早拿到17公里外的镇上卖。

凤求姑回忆,那是早上5时,大山还在熟睡,黑黢黢的山道起起伏伏,像极了忽上忽下的心情,只能一路唱着山歌壮胆。

因为出行不便,去镇上赶圩的人往往承担着替全寨人采购物资的重任。东家一袋盐、西家一瓶醋,一根扁担挑着全寨人的日常生活。

那时候,村民多么希望自己家门口能有一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通往镇上啊!

“交通闭塞是造成‘土瑶’乡亲贫困的根源。”当地政府深刻意识到,决胜“土瑶”脱贫攻坚,修路是当务之急。2018年,中央专项扶贫资金和地方统筹扶贫资金向狮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966万元,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2个。

“绝壁路”绝处逢生了。

修路队进村后,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几乎全寨的青壮年都加入修路的队伍中。一双手、一把铁锹、一辆架子车,“土瑶”群众开始自己动手打造新生活。

如今,走在寨里,一条镶嵌着石块的水泥路从寨门一直通到每家每户房前。寨外,一条4.5米宽的路随着山势“起承转合”。如今,村民骑摩托车只需40分钟就能到达镇上。

道路像一个按钮,一键解锁了“土瑶”群众封闭落后的状态,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原本耐储藏的腊肉和泡菜变成了随需随买的鲜肉和果蔬,夜晚的大山不再死气沉沉,兴致来时,年轻人便相约去吃顿夜宵……“这在以前哪敢想呦!”凤求姑感叹。

“隐身村”显山露水

见到大冲寨的第一眼,第一书记邱银建心里咯噔了一下沉了底。他对这个“土瑶”村寨的印象是8个字:偏远、落后、贫穷、封闭。

彼时,路虽已通,但村民的主要收入仍是“打山工”,收入不稳定且极低,整个大冲寨没有一个像样的产业,鲜有存在感,被称为“隐身村”。

如何摆脱“隐身村”的“帽子”、让村民真正走出苦日子?邱银建和村“两委”干部反复思索这个问题。最终,大家达成共识:发展产业才是脱贫的金钥匙。

何不利用已有优势因地制宜?

大桂山“土瑶”群众个个是编织好手。利用这个优势,大冲寨竹艺编织扶贫车间于2018年成立。同年,在平桂区政府的搭台下,村集体与扶贫茶企合作,统一培训竹篓编织,竹篓成品由公司按照9元/只的价格收购,用来包装茶产品。

“我一天能编10-15个,每天能挣100多元。”扶贫车间里,正在编织竹篓的赵桂兰手指上下翻飞、嘴角含笑。

目前,大冲寨有65人参与竹艺编织,预计今年可供货3万只,仅此一项就为村民增收27万元。

同时,当地还建立黑茶加工基地,通过茶园护理、采摘、收购、养茶等方式打造一体化的原生态产业链,直接带动周边“土瑶”群众300多人就业。

用烟火来熏烤茶叶,加快黑茶陈化,是“土瑶”群众的传统养茶方式。利用这项传统技能,一种“养茶于民”的模式被创造出来——符合养茶条件的村民每养护一件茶,就可获得茶企支付的30元/年的管理费用。

凤求姑今年养茶500多件,预计养茶收入1.5万多元。随着日子越过越好,凤求姑家也于2019年成功脱贫。接下来,她和丈夫还要利用小额贷款养殖胡蜂,“希望到时候能带动更多的人跟我们一起养蜂创业”。

现在,大冲寨村民通过种植生姜、杉木、油茶形成了长短效结合的产业发展格局。“土瑶”群众惊奇地发现,好运开始“光顾”这个原本封闭的村寨,越来越多的客商慕名来采购。曾经的“隐身村”冲破桎梏,正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人们面前。

“出逃人”因“游”回村

“土瑶”群众的长桌宴婚礼极具特色。60厘米宽、两米左右长的长桌一张连着一张,见弯就拐、遇角就转。有多少人参加酒席,酒桌就摆多长。依照传统,热闹持续三天三夜,其间撤菜不撤桌,敬酒歌响起后便不会停下……

一对“土瑶”夫妻只有办了一场正式酒宴,才能得到族人的真正认可,那是他们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刻,但也需要若干年的财富积累。因为办不起酒宴,有的人一拖就是几十年,父子两代乃至祖孙三代在同一天共同举办一场酒宴的事也时常发生。多少年来,外面的姑娘不愿意嫁进来,嫁进来的姑娘更想离开。

这几年,情况大不同。随着大冲寨“土瑶”风情旅游区项目的开发建设,寨里开始在“土瑶”风情上做文章,大力发展“土瑶”民宿、民俗体验、观光旅游。曾经的树皮房变成了极具“土瑶”风貌的现代化民居,曾是“土瑶”群众负担的乡约旧俗逐渐成为别具特色的民族名片,吸引了众多山外游客前来一探究竟。

“现在的村子比以前人气旺了。去年10月,我们举办了一场长桌宴,庆祝大冲寨旅游对外营业,当天竟然来了700多人。现在,我们这里可是‘网红打卡’地。”邱银建满是自豪。

一个、两个、三个……越来越多的外村姑娘开始嫁进村。“不仅如此,有些曾经‘跑掉’的外地媳妇,因为村里环境和生活条件变好,又被追回来了。”黎小娜笑得眼睛弯弯,“现在两口子日子过得好着哩。”

山高谷深,白云悠悠。行走在景观步道上,只见屋舍俨然,景观桥、亲水平台、文化长廊错落分布,完美融进青山碧水间。远处茶园依山势起伏,人们劳作其间;近处泉水叮咚,几个光屁股的孩子嬉戏其中。

“路程遥遥来到主家,敬心敬意,托来甜茶一杯,叫亲戚朋友们个个喝茶啊……”敬酒歌起,久久不歇。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品味“土瑶”山寨的喜宴酒歌”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821/7817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