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珍稀资源开发产品“走出”长白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930
内容摘要:工人正在晾晒刺五加叶。长白山下,鸭绿江边,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临江市资源丰富,境内仅药材就有人参、刺五加、黄芪、灵芝、天麻
珍稀资源开发产品“走出”长白山

 

工人正在晾晒刺五加叶。

长白山下,鸭绿江边,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临江市资源丰富,境内仅药材就有人参、刺五加、黄芪、灵芝、天麻、细辛、贝母、党参、高山红景天等100余种。如何将长白山药食资源的潜力开发出来,让长白山的特色产品走进寻常百姓家?

近日,记者走进临江市,见到了多年致力于长白山珍稀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柳忠润。今年74岁的柳忠润是地地道道的长白山人,长期任职于以长白山珍稀药用资源为主要原料的生产加工型企业。由于他在研究、开发长白山人参方面的独到建树,曾获科技部表彰,并于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退休之后的柳忠润成立了吉林利生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倾力开发利用长白山珍稀资源。

长白山人参从野生到仿培,从林下到农田,人参种植不断发生变化。临江市人参协会会长姜启财介绍,临江有人参种植户200多户,种植面积达1.5万亩。目前,农田参种植技术基本成熟,但品质参差不齐,品质好的走市场,其余大部分都卖给药厂做原料。

柳忠润说:“长白山人参有名气,但靠野生资源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人工栽培人参是必然之路。由于市场管理不规范、种植水平参差不齐、质量不均等原因,长白山人参在与高丽参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有效成分完全相同,价格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必须花大气力潜心研究,认真解决同质不同价的问题,让‘长白山人参’品牌叫得响,造福人类健康事业。”

顺着长白山山区山路前行,记者时常可见到林地旁、山坡上的人参种植区。利生源人参种植基地的人参正结籽,掀开覆膜望去一片红红的果籽,甚是好看。基地负责人刘云超告诉记者,基地种植的人参生长期都在五六年,从改土、施肥、用药等工序严格按照有机标准操作,每年都会请第三方机构进行重金属、农残检测。目前,基地种植的人参已经申请“有机人参”认证,为企业精深加工提供高品质的原材料。

除了发展人参产业,20余年前的柳忠润就在思考一个问题:美丽富饶的长白山森林覆盖,物种繁多,难道就没有一种叶片能做茶叶?在对30多种植物叶片逐一试验失败的情况下,2001年,柳忠润把目光锁定在了刺五加翠嫩的叶片上。刺五加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一种名贵中草药,每年春季新发出的嫩叶更是当地百姓传统食用的野生蔬菜,是名副其实的药膳两用植物。同年,经过试验,利用刺五加鲜叶研制的“代泡茶”终于成功推向市场,这使原本只能当野菜吃的刺五加叶大大提升了附加值。

在利生源产品体验店,展柜中有人参茶、刺五加茶、蒲公英茶等产品,而其中刺五加芽茶是当中的“宠儿”。柳忠润告诉记者,由于能炒制这种茶叶的原料极为稀少,采摘期大约一周左右,1公斤市场价就高达5万元以上,每年产量只有10公斤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如何破解野生资源短缺、加工原料稀少的难题,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公司建起了刺五加仿生栽培基地,并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带动农民共同致富。2019年,由公司参与的吉林省地方标准《食用安全地方标准刺五加茶》正式出台,公司的刺五加仿生栽培基地被吉林省食品认证发展中心确认为“有机农场”和“有机加工者”,承担着国家级刺五加仿生栽培基地的建设任务。目前,公司繁育成功的700多亩刺五加长势旺盛,为刺五加芽茶生产提供了充足原料。2020年,刺五加芽茶产量提高到20公斤以上,2021年预计生产50公斤。

20年间,利生源已发展成为一家集长白山特色资源科研、种植、保护、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绿色环保企业,被评为吉林省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长白山人”也被评为吉林省著名商标。公司开发出刺五加系列产品、蒲公英系列产品、人参系列产品、长白山养生保健系列产品和五谷杂粮系列共5大系列50余种产品,初步实现了对长白山珍稀资源的精细利用、深度开发。

以长白山而闻名,依长白山而发展,靠长白山而兴企。作为临江地区长白山珍稀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先行者”,柳忠润说:“目前,临江地区对长白山珍稀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深加工企业为数不多,珍稀资源的无形价值未能完全开发出来,在市场上品牌也未能引起关注。单打独斗、未形成合力是其主要原因。”

临江市副市长刘彦锋告诉记者,临江地区“农字号”加工企业有10家左右。今年,临江围绕白山市提出的高质量建设“中国绿色有机谷·长白山森林食药城”的发展规划,从改良土壤开始,加大由大豆、玉米等传统作物种植向瓜果蔬菜、中药材等作物转型力度,发展支柱产业的精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户种植,增加农户收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珍稀资源开发产品“走出”长白山”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817/7811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