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雅民农牧公司(下称雅民农牧或公司)起步于2008年50头规模的豫飞优质肉牛养殖场,现优质肉牛存栏1000头,年出栏1500头,年产值3000万元,本地流转土地1200亩,内蒙古承租养殖草场2万亩,探索出了秸秆收储、肉牛养殖、沼气生产、双孢菇种植、蚯蚓养殖、有机肥生产、土壤改良、种养融合的一体化绿色循环高效发展之路。
据介绍,雅民农牧总经理赵昭是全国人大代表,返乡创业大学生的杰出女代表。被中华农业科教基金会评为“风鹏行动新型职业农民”。赵昭夫妇探索出了独特的雅民农牧绿色循环发展之道,十余年来取得了巨大成功。
2008年,赵昭与丈夫张华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南召县太山庙乡冯庄村,筹资创办豫飞优质肉牛养殖场,自行设计建造300多平方米牛舍,从购进50头牛犊起步。2012年,创办南召县犇犇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周边75个农户入社、带动农户发展肉牛养殖。2013年,在内蒙古租赁2万多亩优质天然草场作为母牛繁育基地,开始农牧结合;尝试流转土地1200亩,搞种养循环;犇犇合作社获评河南团省委“优秀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2014年,投资建立600立方米沼气池,年消耗牛粪50吨。2015年,在养殖场基础上成立雅民农牧;建立草腐菌种植基地,种植双孢菇2000平方米,年消耗牛粪88吨。2016年,达到年出栏优质肉牛1500头、辐射带动3个乡镇200多户养牛、安排农村劳动力300人就业;投资200万元购买农机设备成立农机分部,为周边农户提供全程机械化服务,年深松田地2万余亩、收获秸秆3万-5万亩。2019年投资100多万元引进蚯蚓养殖技术,养殖基地80亩,年消耗牛粪与沼渣3840吨。
“2013年以前,粪池子堆得满满当当,下雨时牛粪四处流淌,晴天时牛粪气味远扬,如何处理牛粪成为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赵昭说。从2013年到2019年,正是基于公司自身发展需要以及不同阶段的规模特征,公司逐步摸索构建了4条契合自身特点的生态循环发展链条:一是“养牛-牛粪-沼液-种植玉米-秸秆-粗饲料-养牛”链,二是“养牛-牛粪-草腐菌-发酵后基料-有机肥-种植庄稼-秸秆-养牛”链,三是“养牛-牛粪-种植花生-花生秸秆-养牛”链;四是“养牛-牛粪-果园-杂草-养鹅-淡水鱼-莲菜”链。这四条生态循环链皆为内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且彼此衔接和谐统一,既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又通过生态经济多元发展拓展和壮大了企业的整体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
大学期间,赵昭就留心我国肉牛市场,了解到南阳黄牛享誉全球,看好肉牛市场和家乡这个黄牛品种。“创业之初缺技术,少资金,我只有一颗不怕输的心。”赵昭说道。好在读过大学的她可以“学中干、干中学、边干边学”,遇到问题四处求教,一开始曾坐车去郑州把图书城所有肉牛养殖方面的书籍都买回来,日夜挑灯阅读,在网上随时与养殖专家互动交流、分析探讨,曾多次奔赴河南农科院、南阳黄牛科技中心、西北农大、中国农大等单位求教,注重依托和充分发挥九三学社专家团队的作用,尤其是与南阳农科院专家服务团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不但熟练掌握了肉牛养殖以及疾病防治技术,还在不同环节有所探索创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应该说,赵昭的成功在于自身知识的积累和及时补充,以及过程中高度重视科技引领和突出以人为本。
近年来,雅民农牧享受到的国家系列相关补贴政策:一是2014年投资兴建600立方米沼气池主体工程建设资金36万元;二是2019年“粮改饲”补贴按照60元/吨标准享受到约35万元;三是母牛扩群增量补贴,按照新增犊牛600-1200元/头标准执行,三年累计近80万元;四是农机具购置补贴,累计30多万元;五是收购秸秆社会化服务补贴,累计10多万元;六是河南省四优四化良种繁育补贴,累计10万元。以上补贴累计200余万元,还占不到近年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的10%。但是赵昭认为,政府给的这些补贴,体现了政府的扶持帮助和引导关怀,补贴的力度和涉及的范围都是比较适中的。她认为太多的补贴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自身的能力培育未必是好事,企业只有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和市场需要,稳扎稳打提升自身市场核心竞争力,才是健康长远发展之王道。
赵昭介绍,雅民农牧绿色循环发展还面临一些困境,比如粪污处理难以较快推广、社员带动相对较为松散、资源匹配存在短板约束、产业链条需要创新拓展等。需要发挥优势进行探索创新,以新业态新手段引领雅民农牧转型升级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