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他把荒废多年的山垄田改造后,用生态循环方式养殖田螺,带来可观效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07  来源:闽北日报  浏览次数:81142
内容摘要:昔日荒野田 今朝聚宝盆他把荒废多年的山垄田改造后,用生态循环方式养殖田螺,带来可观效益三伏时节,烈日当空。松溪县花桥乡大浦村

昔日荒野田 今朝“聚宝盆”

他把荒废多年的山垄田改造后,用生态循环方式养殖田螺,带来可观效益——

三伏时节,烈日当空。松溪县花桥乡大浦村下田自然村,斌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斌正在进行水质监测,这是他每天必做的一项内容。

走进养殖基地,立体种养模式映入眼帘,水塘上设有一个个高清红外监控器、高科技生物驱兽器。青山环绕,阳光下,大大小小的田螺池、泥鳅塘格外显眼,好似一幅田园风景画。

下田自然村地处偏远,这里阳面田很少,大多都是山垄田,经济效益不高。年轻人不断外出打工,山垄田经常有野猪造访,没人愿意耕作。“这些荒废了10多年的山垄田,现在成了我的‘聚宝盆’。”陈斌说,四周环山、森林茂密、山泉水穿流其中,非常适合田螺养殖。

2018年,陈斌流转60亩闲置的山垄田,经过挖深填高改造后,用以养殖田螺——将山垄田挖到1米左右的深度,利于田螺过冬,将田埂加高加宽,防止田螺逃走,既简单又实用。

田螺养殖带来可观效益。“第一年投下螺苗,第二年就会以5至6倍的速度增长,不需要再次投苗。”陈斌介绍,田螺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只要管理到位,第二年每亩就可收获500多公斤田螺,创收近2万元。

“我们田螺是生态养殖,主要吃硅藻类浮游生物、青萍草根茎和鲜嫩水草。”陈斌说,采用立体种养方式,池塘养殖草鱼,池埂边种植水草,水草能遮阳,还能给鱼提供养料。养鱼的池塘尾水,氮磷钾含量高,适合培育田螺爱吃的硅藻类浮游生物,尾水富含的营养元素也满足田螺吸收,形成立体循环的生态养殖系统。

陈斌用帆布将池埂围起来,防止老鼠和蛇偷吃田螺。池塘出入口设有高清红外摄像头,池埂上安装了电子生物驱兽器。陈斌介绍,只要有动物进入,电子生物驱兽器就可根据摄像头的判断,发出相应的驱赶声音。话音刚落,只见一只白鹭飞进池塘,驱兽器上的反光镜马上转向白鹭不断闪光,并发出鞭炮声、铜锣声、老鹰叫声等仿真声效,用以驱赶。果然,不一会工夫,白鹭就飞走了。“如果是野猪入侵,会发出猎枪的声音……”陈斌说,利用高科技电子设备可保护生态平衡,大大减少了人工投入。

通过科技特派员的帮扶,合作社不断地提高养殖技术。“需要啥帮啥。”说起科技特派员,陈斌赞不绝口。近年来,南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李万宝和松溪县农业农村局水技站高级工程师黄恒章长期提供立体养殖技术指导,大大提高了田螺质量和产量,助推陈斌的立体养殖走向规模化。

陈斌的立体养殖模式在松溪小有名气,很多人慕名前来学习养螺技术,而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传授指导。后来学的人多了,他还到渭田、祖墩等地免费开展田螺养殖培训班。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去年8月,他考入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深造水产养殖技术。

成功创业后,陈斌仿佛打开了一扇特色产业的大门。他决定把田螺产业做得更大,带动身边的贫困户增收,与乡邻一起抱团致富。在他的传帮带下,现在,田螺养殖面积已辐射560多亩荒野田。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他把荒废多年的山垄田改造后,用生态循环方式养殖田螺,带来可观效益”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807/7741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