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广东海纳农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04  来源:惠州文明网  浏览次数:81140
内容摘要: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万企帮万村工作部署,积极探索村庄特色与企业优势有机结合、联

今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万企帮万村”工作部署,积极探索村庄特色与企业优势有机结合、联动发展路径,3月份以来成功推动128个村与企业实现对接、村企结对帮扶169对,落实帮扶资金12.6亿元,惠及村民17万余人。

本报记者近期深入乡村和企业,挖掘帮扶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和感人故事,展示相关企业坚守初心担当使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的贡献。本报今起开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惠州万企帮扶万村”栏目,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以前在外打工,家乡建起农业生态园,让我有了回乡工作的想法。”夏日晨曦微露,惠城区水口街道万卢村的养鱼能手李伟庭早早走出家门,来到广东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万卢基地上班。

广东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万卢基地由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打造,这是一家集水稻、有机肥料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近年来,随着广东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万卢基地的开业运营,万卢村这个曾经以种养为主的村庄,正成为城里人郊游踏青的好去处。广东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万卢基地,不仅拓宽了当地农民的增收渠道,更吸引了不少外出村民回乡就业。

稻田立体种养模式大幅提升农户收益

万卢村地处东江南岸,距离惠州市中心约20公里。记者昨日来到该村,只见稻田连片,阡陌纵横,蔬果飘香,古村点缀其间,一派怡人的田园景象。

“不用在外那么奔波,也能够照顾家里。”今年45岁的李伟庭曾在外地务工,去年回乡成为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的员工,同时将家里的5亩地流转给生态园。

在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拥有10年养鱼经验的李伟庭主要负责管理生态园里的鱼塘。

刚开始到生态园上班时,白鹭经常飞到鱼塘上方吃鱼,他急得直跺脚。获悉增氧机让鱼在水底有氧气,不必浮到水面被吃掉后,他想购买增氧机但公司没同意。第二天,他把老板请到鱼塘边:“你都看到了,机器还是得买。”老板没吭声,随后鱼塘就多了几台增氧机。他的一技之长有了用武之地。

如今,回乡务工的选择,让李伟庭的日子越过越红火。“以前自己也种过地,辛苦不说还挣不到钱,现在生活有了保障,家里还买了车。”李伟庭庆幸自己回乡回得早,他说,除了每月领工资外,土地流转每亩每年能拿1000多元,还不用担心旱涝灾害影响收成,总收入比在外打工还要高。

李伟庭非常看好生态园的稻田立体种养模式。他高兴地说,生态园春节后往鱼塘投放了10万尾鱼苗,收成好的话还能拿到分红,到时又能多一笔收入。

企业的帮扶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稻田立体种养模式,让包括李伟庭在内的万卢村农户们更有信心。

“一田两用,一水也两用,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作用提高稻田的效益。”广东海纳农业研究院研究员黄庆介绍,用稻田立体种养模式种植水稻,通过稻鱼共作、稻虾共作、稻鸭共作等方式,大大增加了稻田附加值,打破了稻田产值“天花板”,亩均收益突破万元,破解了种稻不赚钱的难题,合作农户收益大幅提升,种粮积极性高涨。

盘活“沉睡资源” 提供就业岗位

万卢村村民、“85后”李小艺目前在外工作,年少时也在村里跟着家人在稻田劳动。

李小艺介绍,在以前,村里的水田管理比较松散,产出也不高,一家人劳作两造,也仅能收获一年的口粮,于是很多田都丢荒了。村里的水田集体租给海纳后,盘活了“沉睡资源”,村民每年有固定分红,还有了更多就业机会。

万卢村第七村民小组组长李锦连介绍,该村民小组1000多亩田地以集体的名义出租,惠及农户七八十户,每年都有固定分红,增加了村集体及村民的收入。同时,不少村民进生态园务工,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问题。

李小艺的大伯是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的一名工人,定期去园里放水、除草、晒谷等,工作时间比较自由,与家务不冲突,在打发空闲时间的同时还能赚钱。

据统计,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提供一产生产、二产加工、三产服务就业岗位共65个,临时农民工用工达200人以上,以人均年工资收入4.8万元计算,年促进务工收入1200万元。

“我感觉这些年村里的农田管理规范了很多,村容村貌变得干净、整洁了,人气也旺了。”经常回村感受“乡愁”的李小艺说,乡村美丽起来了,游客也渐渐多了起来,曾经偏僻的万卢村渐渐兴旺起来。

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振芳介绍,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服务模式,以土地入股分红、订单收购、综合服务等多种方式与农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农民增收。

据了解,万卢村模式被海纳农业复制推广到水口街道下源村、洛塘村,横沥镇潭头村、马坌村等地。目前,海纳农业以土地流转带动1062户农户,流转面积2112亩。此外,以订单收购形式与惠城区4061户农户建立合作关系,带动水稻种植面积30603亩。一个“种粮王国”正在惠州崛起。

如今,海纳农业帮扶农村新模式受到各方赞誉。但钟振芳并不满足于此,他说,未来将带领企业开启“农业+旅游体验+电商+直销”的营销新模式,进一步拓宽农户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对话

“做个能帮助别人的农民”

钟振芳从小遵循父亲“农字有出头”教诲,在经商有成后毅然回到农村全职种田,这一种就是26年。靠种粮钟振芳成了“全国粮食生产大户10大标兵”、“全国劳动模范”。他说:“要做就做最好的农民,做有技术的农民,做个能帮助别人的农民。”

记者:为什么会想着带动农户搞种植?

钟振芳:我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从小看着父老乡亲面朝黄土背朝天,所获仅仅能解决温饱,大家认为种田没出息,但我不这样看,我父亲从小就教导我“农字有出头”。这些年来,我也坚信这一点,26年前,我回到农村种田,随着规模越来越大,也就摸索出了一条种田赚钱的路。现在,我想把这条路也告诉大家,让更多农户靠种田赚钱。我这么做,一方面,是不负初心;另一方面,也是不负国家这些年来出台诸多惠农政策及想让农民丰衣足食的愿望。

记者:怎样帮助农户提高收益?

钟振芳:首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我们公司联合各大科研院校,将现代农业先进技术无偿提供给农户,带领农户科技种粮。

其次,粮食种出来还要能卖得出去,公司通过品牌化和全产业链经营提高粮食附加值,就可以用更高的价钱去收购农户种出来的粮食,让粮食不仅卖得出,而且卖得好。

最后,我们通过培养当地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譬如成为飞防机手、农机手、种植技术员等,授之以渔,让他们创造出更多的自我价值。

记者:作为惠城区工商联主席,你牵头成立了一个帮扶办公室?

钟振芳:是的,单靠一个企业帮扶,力度有限。因此,要举社会之力,号召、调动有爱心的社会力量,对农户进行对口帮扶。希望能在农民满意、企业得益、社会效益方面实现共赢。

记者手记

因地制宜帮扶 互惠互利共赢

曾经,这里的水田耕作原始、管理松散、产出低下,以致村民告别它们,让其丢荒,换一种谋生方式。

万企帮万村,让这里的水田焕发生机。秉持互惠互利、因地制宜的理念,按照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的原则,有序引导工商资本下乡进村,投资兴办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乡村产业。水口万卢村迎来了海纳现代农业生态园,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增加村民就业机会,同时改善乡村硬件环境,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扶贫也需因地制宜。与过去那种输血式的帮扶方式不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创新帮扶模式,让那些经济落后的农村能够自我发展。“万企帮万村”行动,是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一个大胆尝试——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的形式,带动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优秀企业通过产业扶贫,为偏僻乡村带来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管理方式,让农民可以通过参加工作获得收入,这种可持续的帮扶模式,是乡村振兴的希望所在。

海纳帮扶万卢村的成功案例,正是可持续帮扶模式的生动实践。(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刘建威 实习生钟平祥)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广东海纳农业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力乡村振兴”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804/7736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