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金蛋蛋”托起农牧民致富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28  来源:内蒙古日报  浏览次数:81011
内容摘要: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组培中心总经理黄兆文现场指导杨红娟马铃薯种植技术。7月16日,烈日炎炎,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七台镇喇

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组培中心总经理黄兆文现场指导杨红娟马铃薯种植技术。

7月16日,烈日炎炎,乌兰察布市商都县七台镇喇嘛板村村民杨红娟的马铃薯原原种大棚里,墨绿色的种苗长势正旺。杨红娟顺手挖了一棵种苗,指着大大小小的原原种种薯说道:“看这个苗下的‘金蛋蛋’,只要超过三个就能赚钱!”

杨红娟原是喇嘛板村的贫困户,近两年靠着种植马铃薯原原种,脱了贫,存了钱,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2019年,喇嘛板专业合作社与北京希森三和马铃薯有限公司签订了协议,建设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基地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订单农业运营模式,流转农民土地240亩,投资450万元,建起马铃薯原原种大棚107座。基地由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承包,通过喇嘛板村专业合作社管理经营,公司全程负责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并与农户签订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合作繁育协议。

杨红娟就是与内蒙古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签订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合作繁育协议的农户之一。

为了生计,35岁的杨红娟,搬过砖,开过搅拌机,扛过麻袋,当过售货员,只要能赚钱,什么脏活累活她都干。尽管如此,一年下来,她的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日常花销,“攒不下钱”。

2019年,听说村里要建设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农户可以承包大棚种马铃薯,杨红娟跃跃欲试。

“去年,我申请了扶贫小额贷款,贷了2万元,承包了两座大棚,当年就赚了6万多。这是过去我想都不敢想的。”说起这个经历,杨红娟直夸自己“争气”。

据了解,马铃薯原原种大棚每棚可栽培种苗7万株,产原原种种薯8—20万粒,每座大棚年纯收入能达到2.5—3万元。

当记者问及是否脱贫时,杨红娟笑着说:“脱贫啦!现在不仅还上了贷款,还盖了个彩钢房,经营起了小卖部和小吃部。”

在乌兰察布市,像杨红娟一样靠种植马铃薯脱贫致富的农牧民不在少数。过去,马铃薯是农牧民的重要口粮之一,如今,已成为他们致富奔小康的“金蛋蛋”。

马铃薯是乌兰察布市农牧业主导产业,也是农牧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马铃薯的收入占到农牧民种植业收入的1/2。目前该市有马铃薯种薯企业9家,已形成从茎尖脱毒、组培快繁、温室网生产微型薯到原种繁育的一套良繁体系,达到马铃薯田每3年更换一次良种的能力。该市生产的种薯不仅可满足本地需求,还远销宁夏云南等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每年种薯外销量100万吨,占国内市场的7%。(记者 康丽娜 张慧玲 白雪)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金蛋蛋”托起农牧民致富梦”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728/7535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