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来,受暴雨和上游来水影响,江西省鄱阳县全县30个乡镇(街道)均有不同程度受灾。截至7月23日,全县受灾人口975380人,紧急转移安置157061人,其中累计集中安置4871人。集中安置点的受灾群众过得怎么样?7月24日,记者走访了鄱阳洪迈学校和秋实学校两个集中安置点。
“我经历过几次大水,以前的条件很艰苦,这一次吃住不愁,政府的保障越来越好。”7月24日上午,在鄱阳县洪迈学校集中安置点内,来自鄱阳县昌洲乡北丰村村民徐上海给大伙儿讲述自己的经历。
徐上海今年46岁,他所在的村庄被洪水淹没,灾情发生后,他和其他村民一起来到这个安置点。他说,这里一日三餐,全由政府免费提供;住在学生寝室,一间房子住14个人,屋里有空调、风扇、洗手间。工作人员细致周到的服务,让他有家的感觉。
“有些年纪较大的村民,转移太匆忙,没带药品,县医院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医生采购。并且还在安置点设立了专门的诊室,若群众出现突发疾病,随时可以就医。”村民曹水选补充道。
洪迈学校安置点负责人、昌洲乡副乡长赵洁介绍,洪迈学校安置点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力量,迅速形成安置合力,为2195名受灾群众送去了温暖。安置过程中,明确了入住、管理两个规范,让受灾群众住得安心。群众入住时,工作人员会快速为他们填好入住登记表,分配好寝室、床位。在生活保障方面,政府按照每人30元一天的伙食标准,早餐提供鸡蛋、稀饭、馒头、包子、米粉、小菜,午饭、晚饭两荤两素合理搭配,由寝室长定时领取。
针对受灾群众中有不少在校学生的情况,鄱阳县号召老师到安置点组织开展爱心送教。虽然目前已经放假,但响应号召的老师有很多,比如县保育院有20名教师报名,他们分成5组,每天4名教师轮流给安置点的孩子组织活动;洪迈学校安置点安排了适合儿童参与的活动,并请学校的专业老师给予辅导,深受学生家长欢迎。
记者来到秋实学校安置点时,正好是午饭时间。在该校春华秋实楼三楼餐厅,记者看到,乡亲们正在排队打饭。午饭很丰盛,有荤有素,米饭馒头随便吃,管饱。乡亲们打完饭,可以端到寝室吃,也可以在餐厅里吃。今年79岁的村民邓孔周说,吃得好,住得好,很满意。
为了丰富受灾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少安置点还组织文体活动,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在秋实学校安置点,学校为受灾群众开放了图书馆、体育馆,大家平时可以去看书、锻炼。在心理问题预防方面,由志愿者每天上午针对学龄儿童,开展文艺活动;晚上组织中老年人跳广场舞,通过娱乐活动给他们减压。同时,注重个性化心理疏导,由志愿者“一对一”为情绪低落的群众进行心理疏导。文艺志愿者们定期编排精彩节目,并以广播歌曲、洪灾逃生小常识等形式,鼓励受灾群众直面灾难、重拾信心。
秋实学校安置点负责人、鄱阳镇党委委员蓝穹飞介绍,秋实学校共安置灾民1073名,学校有寝室,有卫生间,有食堂,有专门负责人、生活老师,让受灾群众感受到这个临时“家”的温暖。
安置点如何让受灾群众住得放心?疾病预防方面,设立医疗点与发热门诊,做到每天测量体温,体温异常的立即隔离观察、报备,按照《疫情防控应急预案》进行处理。同时,每个安置点在群众入住前均进行全面消杀,并动员专业公司每天义务为安置点提供消杀和灭蚊服务。突发事件预防方面,在安置点设立以消防人员24小时值班为主的安全保障组,昼夜值班、按时查房,有事外出须办理请假手续并持临时出入证方可进出。水淹家里的财产安全保障预防方面,以村组干部、民兵为主体,在受灾的村组组建护村护家队伍,轮班值守,以保障村民家里的安全。
洪迈学校和秋实学校安置点,只是一个缩影。灾情发生后,鄱阳县委、县政府快速组织群众安全有序转移,无一人死亡,基本达到了“九有”标准,即有标识、有饭吃、有水喝、有床睡觉、有生活物资、有热水洗澡、有医护人员、有秩序、有台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