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贵州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穷三多”吃上了“生态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浏览次数:8880
内容摘要:贵州西北,邻近四川,有一条赤水河。沿赤水河支流风溪河而上,便是赤水大瀑布。当下正值丰水期,银瀑飞悬、珠玑四溅,如果天气晴

贵州西北,邻近四川,有一条赤水河。沿赤水河支流风溪河而上,便是赤水大瀑布。当下正值丰水期,银瀑飞悬、珠玑四溅,如果天气晴好,还有彩虹飞架,壮美异常。

龚茜的家,就在瀑布上游一个叫作黎明村的小山村。她的工作是在景区内操持自家的民宿生意。前些年一直在外务工的龚茜,没赚到什么钱,后来看到家乡旅游发展得红红火火,决定返乡创业,在家门口利用祖屋开起了乡村民宿,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除了龚茜,还有更多的人回到黎明村,景区保洁员、观光车驾驶员等岗位上都有村里的人,旅游旺季时,仅此一项每个月就有两三千元的进账。往前追溯十几年,这样的生活简直不敢想象。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那时的黎明村是赤水市两河口镇中的贫困村,有力气的年轻人出去打工谋生,剩下的村民只能靠种地自给自足。“因为失学儿童多、贫困光棍多、无业人员多,还得了个‘穷三多’的名字。”两河口镇党委书记张新勇介绍说。

可是,黎明村也并不是一无所有。白云缭绕、竹海郁葱、青山巍峨……黎明村有美景,却无人知;有竹子,却无人用。“守着金山,饿着肚皮,为什么?路没走通。”在黎明村做了18年党支部书记的王廷科告诉记者,要想不再穷下去,必须得先有条像样的路。

有了改变的决心,有了改变的方向,再大的困难也就都不是事儿了。2005年,黎明村终于修成了第一条通村的公路。在王廷科眼里,有路才有希望。接下来的十几年,通过争取项目和发动群众筹资,全村修建通村通组公路,硬化路面,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把“养”在深山的黎明村与外面的世界联通了起来。

交通的改善激活了村里资源,产业也随着这些路发展起来,曾经的“穷三多”开启了“绿色”逆袭。凭着位于赤水大瀑布上游和临村河段河谷宽阔、水量丰沛的天然优势,5年前,黎明村党支部带领村民入股,成立旅游公司,搞起了漂流,取名“丹霞第一漂”,短短一年时间项目便见了效益。通过发展旅游,黎明村的集体固定资产层层上台阶,达到近1400万元。“村民们既是景区内的上班族,也是股东,去年入股旅游公司的村民每股分红就有5000元。”见证了黎明村的昨天与今天的王廷科感慨地说,“事实证明,吃致富‘生态饭’的路我们走对了。”

凭借自然优势,黎明村还打起了“竹林牌”。过去,漫山遍野的竹子因为山高路远运不出去,只能当作柴火白白烧掉,竹笋也只能晒干了再用背篓背到山下去卖,但总得拿着火把下山、再摸黑回家,来回一整天也卖不了几个钱。现在,路通了,企业就能到村民家来收竹子。过去拉不进村的建材也能运进来了,不少人都盖起了新房,还买了摩托车甚至是小汽车,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如今,通过各类产业的集中发力,黎明村早就退出了贫困村的行列,村民人均收入也从十年前的1000元增长到去年的1.6万多元,村里还用村集体经济统一给全村村民购买了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说起这些,王廷科笑了:“大家的干劲越来越足,但这不是终点,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村里还在规划建设天然矿泉水厂,建成投产后每年可实现400万元产值,这碗‘生态饭’会越吃越香。”(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牛 瑾 吴秉泽 王新伟)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贵州赤水市两河口镇黎明村:“穷三多”吃上了“生态饭””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724/7104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