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重庆脆李实现产业突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13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977
内容摘要:重庆脆李系列新品种选育及熟期调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科技成果总体处于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近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重庆‘脆李系列新品种选育及熟期调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科技成果总体处于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近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华南农业大学研究员陈厚彬领衔的专家组作出评价。据了解,重庆科研攻关团队的脆李新品种选育和熟期调控工作取得不俗成果,8个脆李新品种品质上乘,采摘期由50天延长至120天,攻克了落果裂果、鲜果供应时间短等“卡脖子”难题。

脆李种植是重庆市第二大水果产业,拥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按照产业振兴和脱贫攻坚的要求,重庆以“巫山脆李”举旗、整合周边相关区县资源,通过跨区域集中布局,建设了三峡库区脆李产业带,打造“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样板。其中,“巫山脆李”以巫山县为中心,包括巫溪县、奉节县、云阳县、万州区、开州区等区县,该优势区域被农业农村部划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产品品牌被重庆市政府确定为重点打造的区域公用品牌。

然而,重庆伏旱季温度高,冬春秋季多雨、多云雾,日照稀少,主栽脆李老品种成熟期和花芽分化期与长江流域常年梅雨季重叠,连阴雨寡照逆境导致光合作用弱、新梢持续旺长、营养积累少、花芽分化量少,质量低,近成熟果实遇雨裂果、落果、品质差等低产低效问题突出。与此同时,脆李极不耐贮藏,常温货架期仅两三天。

“长期以来,重庆的脆李产业没有转化为特色高效产业。到2013年,全市脆李面积仅40.5万亩、产量25.6万吨,全国排名十名以外。”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熊伟介绍,2014年,该站联合巫山县果品产业发展中心、西南大学等单位联合组建科研攻关组,开展了重庆“脆李系列新品种选育及熟期调控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6年来,科研攻关组通过系统选育方法,结合分子辅助育种手段,育成通过省级鉴定的“巫山脆李”“金翠李”“粉黛脆李”“晚霜脆李”等早中晚熟脆李系列新品种8个,其中“巫山脆李”获得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同时,科研团队运用新品种、地域和海拔差异进行合理区域布局,有效抵御逆境对开花结果的不利影响,并利用7月至8月伏旱期高温高光照环境有效促进花芽分化,一举攻克了脆李生产早期落果、裂果、品质差等难题。

此外,科研团队还通过品种搭配、避害促花栽培和采后全程冷链贮运技术,构建了脆李熟期调控技术体系,实现了长达5个月的鲜果供应,进一步拓宽市场空间,推动了脆李产业的高速发展。

“正是这些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促使重庆脆李成倍提高了产量、质量和经济效益,拓宽了市场空间,推动了产业发展,产品品质跃居全国第一。如今,‘小李子’已经成长为重庆山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大产业。”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文明维介绍,“一系列研究成果在重庆、湖北陕西四川等地推广,累计增效59.4亿元。”

据统计,截至2019年12月,重庆市脆李种植面积114.2万亩、增长182%,产量51.2万吨、增长100%,产值41亿元,产业规模跻身全国前三,惠及36万多农户。巫山至万州6个“巫山脆李”品牌种植区县合计种植面积65.8万亩、产量30.6万吨,约占全市规模的2/3,超过脐橙成为全市单一品种规模最大的水果,实现了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的集中,助推了这6个国家级贫困区县的整体脱贫。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重庆脆李实现产业突围”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713/70521.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