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草是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和新的农业资源,是我国开展研究与应用的新领域。近年来,菌草研究从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逐步拓展到菌草生态治理、菌草菌物饲料、菌物肥料、菌草生物质能源与材料等领域,相继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贵州省是食用菌产业发展适宜区,食用菌产业有效助推了脱贫攻坚。菌草是多年生植物,只需要种植一次就可以收割15年以上,养护成本较低。以草代木栽培食药用菌,不仅绿色环保、成本低,而且比传统用木屑栽培的香菇、木耳等食用菌质量更好,更利于贵州食用菌的销售与产业发展。
“一开始我们在坝区试种植,心想种植条件好一点,便于机械化生产,生长得就会好一点。但事实相反,贵州坝区土壤黏性大,机械化种植容易导致土壤板结,菌草无法穿透土壤生长。”农工党黔西南州支部副主委、贵州山环菌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显荣表示,事实证明,条件越差的环境,菌草生长得反而越好,菌草是名副其实的“生态修复草”。
作为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首席科学家,林占熺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以草代木的培植模式,并带领团队不断开展研究。这一技术不仅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在实现百姓致富的同时确保了“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运用菌草技术发展的菌草业产业链长、覆盖面广,目前应用于扶贫开发的具体领域有菌草菌业、畜业、有机肥业,工业方面的用途主要有发电、造纸、板材等。”日前,在贵阳举办的“菌草生绿又生金——生态修复与产业扶贫座谈会”上,林占熺说,以草代木发展菌业,能够解决生态破坏和资源紧缺的问题,目前已筛选培育出适用菌草栽培的食药用菌品种58种,若菌草代木50%,仅栽培香菇一项,每年就可节约木材1000万立方米。
菌草产业化的发展带来了显著的扶贫效益,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扶贫产业。贵州脱贫攻坚战场上,菌草的身影随处可见。目前,贵州已有黔西南州,纳雍县、岑巩县等地种植菌草,贵州省菌草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工程中心示范基地已落户黔西南州。
专家表示,菌草维生素营养成分含量高,可以作为猪、鸡、鸭、鹅等的饲料,生态养殖助力脱贫攻坚将成为一种趋势。
“当初选择使用菌草技术是为了减少木屑使用量,保护生态环境,但经过使用发现还能大大节约成本。”黄显荣说,他们在黔西南州义龙新区龙广镇种植了1000多亩菌草,一年可以收割四五茬,因是多年生植物,基本上只需第一年投入成本,接下来就可以一直收割。
作为一家目前已在河北、四川、山西、湖北等地开展菌草技术修复工程的企业,贵州中科青绿矿山修复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娟表示,较传统修复模式单一性而言,菌草技术修复模式将乡村振兴、精准扶贫、土壤修复、绿色经济、农业发展等进行了结合,打造出新型矿山修复“组合拳”,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
“下一步我们力争实现菌草利用与生态修复、矿业和农业生产环境整治的有机结合,并形成典型案例进一步推广。”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表示,用菌草技术开展矿山修复,能够把生态效益变成经济效益,而且体量很大,能够使群众充分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