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贵州:决胜全面小康 劳务就业见真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09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981
内容摘要:就业,一头连着老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就业放在六稳六保任务之首。作为

就业,一头连着老百姓饭碗,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把稳就业放在“六稳”“六保”任务之首。

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劳务输出大省的贵州,年初以来,在分区分级精准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把稳定农民及农民工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全力稳就业保民生,确保如期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

就业稳则人心安——稳住岗位抓培训,让农民工多些收入

“企业有订单,群众有活干,对于复工复产,大家都很有信心。”走进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扶贫工厂”,正在组织工人生产的凯丽达公司负责人郑娟说。生产车间里,十余条生产线全部开工,来自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30多名员工也开启“赶货模式”,加足马力忙生产。

保就业就是保民生。“要把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户和边缘户劳动力充分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摸清贫困人口当前就业状况,坚持内外并重、多措并举,想方设法稳住并增加现有劳务就业岗位。”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在全省劳务就业扶贫工作会议上对发展劳务就业扶贫发出了“动员令”。

食用菌是水城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已建成一个日产32万磅的菌种厂和3050亩食用菌种植基地。最近这段时间,农民蔡昌柳和60多名老乡在菌种厂配套的培训学校里进行为期10天的理论加实践学习,通过考核后就能正式成为水城县食用菌产业工人。

“我身边有很多亲戚朋友,他们都在这里上班,每天上8个小时,工资待遇还可以。今年又招新人,我就来报名了。”蔡昌柳说。

以食用菌、猕猴桃、刺梨等近400万亩特色产业为依托,六盘水市共解决了66.29万人次就业,其中企业端就业人数超过7.7万人。

就业稳则人心安。47岁的杨红敏是印江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搬到了铜仁市易地扶贫搬迁打角冲安置点后,社区为她提供了一份保洁员工作,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杨红敏告诉记者,现在她所在的安置点还对50多户贫困户进行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将被安排在社区邻里调解员、信息采集员和楼栋长等岗位工作。

今年以来,贵州省推动劳务就业人员精准匹配,建立和完善大数据平台,通过线上采集与线下摸排结合,对全省422万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就业信息再次进行完善复核,并全部纳入贵州省劳务就业扶贫大数据平台管理。

贵州省立足省内做好拓岗,围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十大千亿元级工业产业发展和“六网会战”等带来的就业空间和容量提升,做好群众参加重大工业项目、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等衔接服务,带动群众就业。聚焦省外全力稳岗,借助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贵州全省除贵阳外的8个市州与8个对口帮扶城市逐一签署了8份稳岗协议,与非对口帮扶城市签署了32份稳岗协议,努力将贵州外出务工人员稳在当地、稳在企业、稳在岗位。

拓宽就业渠道找门路——只要有就业岗位就有未来,就有致富的机会

“我沿途看到很多闲置的厂房,政府完全可以支持企业利用起来,进一步扩大生产。要多招一些当地的农民工兄弟姐妹。”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月6日在贵州铜仁考察倍易通科技有限公司时说。这家公司是铜仁从深圳重点引进的智能终端龙头企业,现有员工2000多人,其中今年全面复工复产后新招返乡农民工1592人。

得知该企业还将进一步扩产增员,李克强总理马上为当地政府和这家企业“搭桥”,鼓励他们多招当地农民工。

有就业就有创造,就有致富的机会。

今年初以来,在贵州各级党员干部的微信朋友圈中见到最多的是发布的招聘信息,农村的小喇叭里宣传最多的是就业政策,现场设点最多的功能是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帮助。

“我们公司的订单目前已经排到7月底,只要群众有手艺、愿意学,都可以来这里上班。”郑娟说,疫情防控期间,员工们不仅可以得到当地政府给予的每月400元的稳岗补助,公司还为每个人都购买了保险。

铜仁市属于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疫情防控期间,针对外出务工人员返岗难、增收难的问题,铜仁市开展了以促进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本地就业为目标的“留雁行动”,目前已促成5.5万人在本地就业。

郭红梅是贵州铜仁印江县的贫困户,此前她一直在广东的电子厂上班。今年2月,原公司一度停产,正当郭红梅为生计发愁时,村里的帮扶干部找到她,向她推荐铜仁高新区一家新投产的电子企业。经过一周的岗前培训,3月初郭红梅签订了劳动合同。

“没想到在浙江学到的手艺,在这也有了用武之地,工资也和在浙江那边差不多。”在六枝特区落别乡合怡兴民族手工艺品布依特色染织刺绣车间,绣娘王妹霞笑着说。

王妹霞今年没有外出务工,在朋友圈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发布的刺绣工人招聘信息,决定试一试,没想到不仅自己获得了一份满意工作,还解决了绣坊急缺技术工的问题。

从过去的“人找政策、企业找补贴”到现在的“政策找人、补贴找企业”,一项项随“疫”应变的政策和举措正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更多人重拾就业信心,也为就业形势稳定兜牢底线。

扶贫车间“产出”小康生活——扶贫车间建村头,脱贫路上有奔头

一处扶贫车间辐射带动当地100余户贫困家庭在家就业;疫后发展政府送来了暖心扶持;为贫困户提供带薪上岗技能培训;工业扶贫车间计划今年再增员……在贵州不少扶贫车间内,“奔小康”的故事正在上演。

农闲时间,贵州省长顺县长寨街道办事处所把村格哨组村民梁忠晴就会坐到家中摆放着的一台机器前,加工雨伞配件。

机器是长寨街道办事处“送”的,许多村民家中都有这样一台加工雨伞配件的机器。为了保障辖区锦顺、顺兴两个移民安置社区的就业问题,办事处引进雨伞配件组装订单,将扶贫车间开到村民家中,“送机器、送岗位、送服务、送材料”,充分利用村民农闲时间,让大家有事干、有钱赚。

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总人数占全国计划总数的15%,达到188万人,“稳得住”“能致富”成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的大考验。疫情防控期间,由于信息不畅,很多企业面临“用工荒”,而一些搬迁群众却被困在家里“闲得慌”。充分发挥安置点社区服务中心的纽带作用,让群众在家也有事可做,有钱可赚,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提供了有力支撑。

“很喜欢现在的工作。”杨丽燕是2018年7月搬到黔西南州晴隆县阿妹戚托小镇的,“一开始搬迁的时候心里总是担心搬迁到这里后,没有了土地,生活怎么办。而搬来后这些担忧完全没有了。我们不仅住上了新房,在家门口上班,孩子也在家门口上学,这一切的变化以前从未想过。”

如今,走在贵州各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扶贫车间成为标配。中央统战部挂职干部昂翁洛布表示,扶贫车间闯入海外市场,不断开拓业务,不仅增强了本地产业“造血”功能,带动相关产业全产业链的发展,而且为易地扶贫搬迁民众就业增收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

从田间劳作、外出务工到家门口的扶贫车间就业,越来越多搬迁民众逐渐适应了上班族朝九晚五的生活。

截至目前,贵州省建成扶贫车间914个,解决搬迁劳动力就业1.7万人;建成扶贫基地238个,解决搬迁劳动力就业8123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务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0%左右。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贵州:决胜全面小康 劳务就业见真章”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709/7046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