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安徽:科技减灾给高山蔬菜上“保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06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129
内容摘要:入梅以来,连续的暴雨天气让安徽多地受灾。然而在降雨量较大、山洪灾害频发的岳西县境内,记者看到当地的山区生态型蔬菜产业,因

入梅以来,连续的暴雨天气让安徽多地受灾。然而在降雨量较大、山洪灾害频发的岳西县境内,记者看到当地的山区生态型蔬菜产业,因为有了农业科技的支撑农户损失大大降低。

“我们这里近20天几乎天天下雨,最大的一次半天降雨量超过100毫米。以前遇到这种灾害性天气,村民种的蔬菜肯定绝收。”响肠镇新浒村的山水间种养合作社负责人王世遐告诉记者,今年他们种的70亩山区生态型蔬菜由于采用了大棚避雨栽培技术,基本不受影响。记者在现场看到,虽然下着滂沱大雨,但蔬菜大棚里,农民们正在有序采摘成熟的西瓜和辣椒。

“6年前,这里仍是种植传统的水稻,每亩产值不到1000元。”合作社技术负责人胡刘国告诉记者,之前村民也种植露天蔬菜,但易遭病虫害、冻害、洪涝灾害,产量低、效益差,渐渐就不愿种了。2014年,山水间种养专业合作社在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指导下,打造山区生态型蔬菜越夏避雨示范基地。近两年,安徽省蔬菜体系专家先后有100多人次到合作社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破解瓜菜坐果难、土壤结构不合理、肥水调控不当、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不够精准等技术难题,培训人员300多人次。今年虽然遇到灾害性天气,但西瓜、辣椒等长势良好,预计西瓜亩产8000斤左右,由于品质好,田头批发价在2.5元/斤,效益十分可观。“今年合作社种植120亩瓜菜,产值160万元,亩均产值增长十多倍。我们还在县城设有专卖店,价格比普通瓜菜每斤要高0.5-1元,仍然供不应求。”胡刘国说。

在岳西海拔600多米的毛尖山乡板舍村,避雨栽培技术让高山蔬菜变成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安徽省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省农科院土肥所所长张其安研究员带领团队冒雨指导当地应对雨灾。张其安介绍,近年来,在安徽省蔬菜产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项目的支持下,在岳西等试点县区建立示范基地13个,以提升蔬菜产业竞争力为目标,推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面积3万亩,辐射带动蔬菜种植面积50万亩,为种植户净增效益2.5亿元。“我们主打品种是四季豆和茄果类蔬菜,由于科学栽培管理,近年来虽然灾害性天气频发,但一直稳产高产,亩均效益1万元没问题。”板舍村党支部书记胡志东指着蔬菜大棚外用薄膜覆盖的一大堆蔬菜秸秆、杂草介绍,为打造高山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他们在专家指导下,把秸秆、杂草集中堆放,加上生物菌肥,通过两个月腐熟发酵,变成有机肥还田。春茬秸秆腐熟留到秋天用,秋茬秸秆腐熟留到来年春天用,通过绿色循环模式避免使用除草剂,同时用蓝黄板、性诱剂等杀灭害虫,化肥也减施不少。瓜菜的品质大幅提升,成为城市市民的抢手货。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安徽:科技减灾给高山蔬菜上“保险””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706/7042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