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三江平原看小康之二 生金长银黑土地 绿色智慧大厨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7-04  来源:新华社  浏览次数:82237
内容摘要: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三江平原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在这里汇

“这里的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三江平原是世界上仅存的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在这里汇合,土壤有机质是全国平均值的3-5倍。行走在这片古老的黑土地上,能处处感受到这里独到的生态优势为“中国粮食,中国饭碗”里的“小康味道”增添的无限活力。核心区佳木斯市耕地总面积近3000万亩,占整个三江平原面积的近50%,农田水利控制面积近800万亩左右,是我国水稻、玉米、大豆主产区,是中国北方粳稻优势生产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常年保持在250亿斤左右,商品率达到90%以上,粮食仓储能力3148万吨,年加工设计能力1190万吨。拥有国家级大型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890万亩,素有“中国东北大米之乡”“生态米都”之美誉。

用了物联网每亩省200元

万亩良田无边无际,沃野流金的北大荒农垦集团建三江分公司七星农场的黑土地上,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的嘱托始终响在耳畔。

发挥世界三大黑土带的生态优势,坚持集约化、机械化、标准化的现代化大农业生产模式,实施“藏粮于地”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这是新时代的北大荒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的庄严承诺,也是建三江人不懈追求的新目标。

“始建于1956年的建三江七星农场是垦区水稻种植面积最大的农场,现有耕地面积122万亩,其中水田105万亩,累计为国家贡献商品粮超过360亿斤。天蓝、水清、土肥,水利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今年实现灌溉面积42.79万亩。”25岁就来到北大荒的七星农场原工会主席李怀存说,城镇建设发展迅速,职工群众安居乐业,真正实现了“耕作在广袤的田野上,居住在现代化的城镇里”。

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星农场考察时提出“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农场拥有垦区首家国家级科技园区,并建设了农业科研管理大数据平台,围绕“良种、良田、良法”开展实验示范,先后落实智能化浸种催芽、水稻侧深施肥、节水控制灌溉、宽窄行插秧、水稻本田标准化改造、生物技术应用、稻田种养等技术措施,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当地的寒地水稻栽培模式。同时,农场借助国家首批大田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了农业大数据搜集整理应用工作,推进水稻全程智能化。目前,农场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我们建立标准成本种植模式,能够计算出每个种植户的种地成本,农户用这个种地计量软件,每亩可以节约200元成本。”七星农场信息中心技术员满金智说,七星农场农业物联网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内容包括200个监测点、20个小型气象站、20套地下水位监测装置,通过3S技术对农场的农业生产、地块状况、农田水利、林业、农机作业等实时监控,让大数据管理水稻长势,实现信息化科学化种地,提升品牌。

徐春波承包了七星农场的146亩地,当着记者的面,他打开手机找到农户平台,146亩地的种地成本清清楚楚记在上面,经过春播、夏管,徐春波已经投入近10万元,后期秋收、秋整后预计全年投入15万元左右。平台上同时还有徐春波的承包合同、承包费用、生资费用、成本效益、保险贷款等基础信息。

“这个记账软件涵盖春播、夏管、秋收、秋整地等,每个环节该花多少钱,我们会列出一个

标准,老百姓到年底的时候就有一本账。为什么种了同样的地就比别人赚得少?是人工花多了,还是农业措施哪一项做得不到位?这些信息在数据对比中显得清清楚楚。”七星农场副场长韩天甲说。七星农场加强技术创新和应用,先后落实智能化浸种催芽、水稻侧深施肥、节水控制灌溉、宽窄行插秧、水稻本田标准化改造、生物技术应用、稻田种养等技术措施,为产粮提质增效创造了前提条件。

“和以前相比,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良种、良田、良法’的配套应用,现在亩产平均稳定在1200斤,比过去多产近100斤,每亩收益能增加100多元。”建三江分公司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主任李晓辉说。

种粮不愁卖 才能奔小康

6月12日晚7点半,农行佳木斯分行行长詹立波与桦川县县长姜宇峰携手抖音直播间为桦川县特色大米代言,累计观看近140万人次,销售订单超过6000单。

桦川县每年水稻产量稳定在15亿斤以上,稻米生产加工已成为该县经济支柱产业,出产的“星火”品牌大米深受百姓青睐,市场前景广阔。农行桦川县支行倾力支持稻米产业发展,已累计发放专项贷款超过3.6亿元。

短短几天时间,记者在同江市、富锦市、桦川县、抚远市等地看到,无论是国有农场、加工仓储,还是合作社、家庭农场、个体种植户,农业生产正在由过去追求粮食产量向满足消费升级需求转变,从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入手,更多注重结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产业结构加快向绿色、有机调整,向市场需求转变。绿色有机水稻、非转基因大豆、优质专用玉米、特色杂粮、食用菌等优质品种成为当地的主导,田间物联网、质量追溯系统、电商销售平台等“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达148处,引领绿色有机食品扩面提标,佳木斯市绿色食品标志321个,有机食品标志59个,地理标志14个,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104

0万亩。

“桦川县星火村农机合作社的7000多亩水稻有一半种植的是有机水稻,大米的出厂价是16元1斤。”村党支部书记崔哲俊说,桦川全县绿色水稻原料基地面积达110万亩,拥有绿色食品标志114个,有机食品标志1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全县水稻生产加工企业91家,年加工能力达330万吨,稻米转化率达75%。

“这里每天消耗2300吨玉米,这些玉米全部来自周边的合作社,每年有82万吨玉米在这里被加工成各种产品,包括玉米淀粉、酒精、玉米毛油、玉米蛋白粉、赖氨酸、葡萄糖等等。”富锦市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生产部经理莘红阳说,“我们将企业建在‘北大仓’里,从事玉米深加工,周边近100多万亩的玉米都被我们收购加工了。”

兴隆岗镇永富玉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成林说:“合作社每年给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交2000吨玉米,没有中间差价了,还不用排队优先收购。今年合作社3000亩的玉米按照市价每斤多1分钱与公司签了合同,现在种地不愁卖了,价格也好。”

行走在佳木斯的广阔田野里,随处可见一排排粮仓点缀其间,大型企业的仓储基地开车转一圈需要十几分钟,当地通过整合粮食流通领域资源,建立了专业化的经营性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有偿为种粮农民提供“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服务,有效解决农民粮食收获后的烘干、储存、销售等方面难题,促进粮食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

抚远市紧贴“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主题,依托自身优势,着力发展生态高效、有机观光农业,引导农民由多种粮向种好粮转变。全市高质高效绿色水稻面积达180万亩,粮食总产连续稳定在20亿斤水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两万元。多年来,富锦市狠抓绿色粮食基地建设,建成有机食品原料基地3750亩,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400万亩,粮食产量、粮食品质、粮食仓储能力均排在全国前列。

建三江分公司以“绿色智慧厨房”为发展战略,建立质量可追溯绿色水稻种植基地460万亩,生产绿色有机认证产品70余种,有机认证面积23万亩。“三江6号”“绥粳18”等优质稻面积达85%以上,价格分别达到了每斤1.5元和两元,订单面积350万亩,增收1.5亿元。

如今,三江平原不仅仅提供粮食,更是搭乘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大船,给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绿色食品,正在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中国饭碗”里的“小康味道”。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三江平原看小康之二 生金长银黑土地 绿色智慧大厨房”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704/7041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