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0年1月1日开始,长达十年的长江“禁渔令”开始实施。到目前执行已有半年时间,实际效果怎么样?【“禁渔令”详情】
01
部分“江鲜”仍在交易,价格翻倍
近期有记者暗访发现,长江偷捕鱼类现象并未禁绝,特别是“江鲜”仍在暗中交易,有的一公斤能卖6000元左右。
“清明后刀鱼刺变硬了,小江刀一公斤500元,超过二两的1公斤800元。”一位鱼贩子称,江虾的价格也在一公斤300元左右。在长江沿线某市水产市场里,10多条刀鱼依次排开,江虾占了半个水箱……
长江刀鱼被誉为“长江三鲜”之一。由于环境恶化、捕捞过度等诸多原因,近年来刀鱼资源严重枯竭。随着数量减少,价格不断走高,暴利驱使下,一些不法分子对长江鱼类的捕捞、运输、销售,已经形成完整的黑色地下产业链。
电鱼是偷捕的主要方式。“这是标准的酷捕滥捞、竭泽而渔。过去,渔民都知道要让水域休养生息,但现在,即便是长江禁渔以后,也仍看到不少人非法电鱼,让人愤怒、痛心。”多年从事长江水生物保护的志愿者张明浩说。
“长江禁渔后,受暴利驱动,一些原先并非渔民的人也加入偷捕。”长江航运公安局镇江分局刑侦支队支队长曹钦说,这些人主观恶意大,反侦查能力强,呈现组织化、专业化特点。
02
“长江三鲜”等生物资源严重衰退
河豚、鲥鱼与刀鱼并称为“长江三鲜”,因肉质鲜美备受市场追捧。但由于环境恶化、捕捞过度等诸多原因,近年来“长江三鲜”数量已经大大下降。
这并非个例。
据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此前介绍,长期以来受拦河筑坝、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砂采石等活动影响,长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生物多样性指数持续下降,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全面衰退,白公式豚、白鲟、鲥、鯮等物种已多年未见,中华鲟、长江江豚等极度濒危。
生态破坏不仅危及长江水生生物种群繁衍,渔业生产也受到严重影响。1954年长江流域天然捕捞量达42.7万吨,上世纪60年代捕捞量下降到26万吨,80年代为20万吨左右。近年来即使大规模增殖放流,长江每年的捕捞量也不足10万吨,约占全国淡水水产品总量的0.32%。
03
不能让“禁渔令”沦为一纸空文
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禁捕是有效缓解长江生物资源衰退和生物多样性下降危机的关键之举,十年“禁渔令”旨在让长江休养生息。
但在具体执法过程中却存在重重困难。比如渔政部门人员严重不足、装备捉襟见肘,很难满足高强度、全天候的禁捕执法监管需求。
尽管如此,各方面还是在努力克服、坚强推进。
江苏扬州的江鲜自古以来十分有名,有庞大产业规模,禁渔计划实施起来难度不小。为弥补长江渔政力量不足等问题,江苏试点聘请退出捕捞的渔民为护渔员,建立护渔队伍。
为了避免误导消费者,6月26日,扬州市发布禁令,要求全市各餐饮企业自即日起不得提供长江水产品(江鲜类);不得售卖江鲜及相关菜肴;对采购的水产品要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制度,确保来源可溯;店堂内外广告招贴和菜单等均不得出现“江鲜”等字样。
扬州市市场监管局提醒:违规经营江鲜系违法行为,餐饮企业务必做到:
1. 看不到“江鲜”的宣传,店内外有关“江鲜”的宣传立即撤除。
2. 听不到“江鲜”的宣传,无论是电话来访还是服务人员菜品推荐,均不得出现“江鲜”等词汇。
3. 确保吃不到“江鲜”,做到不买、不卖江鲜,遵纪守法,做守法公民,共同维护长江生态多样性。
所有人都需牢记,长江十年“禁渔”,在此期间市场上流通的长江鱼及其水产品均属非法来源,任何人不得购买、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