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一个软弱涣散村的“蝶变”秘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11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121
内容摘要:小满已至,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豫西南大地麦香阵阵。漫步于河南省社旗县李店镇朱庄村,景随步移,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小满已至,“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豫西南大地麦香阵阵。

漫步于河南省社旗县李店镇朱庄村,景随步移,一幅生机盎然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挺拔的行道树与鲜艳的树状月季相映成辉,山水墙绘装扮起修葺一新的庭院,干净整洁的道路直通家门口,新建的游园花红柳绿,金黄的田野丰收在望;村头广场上,老人健身娱乐、孩童嬉笑追逐,家家户户窗明几净,村民群众神清气爽,淳朴清新的文明乡风扑面而来……

谁能想到,10多年前的朱庄村可是另外一番景象:“两委”班子基本瘫痪、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村内污水横流、垃圾随处可见,道路坑洼不平、房舍破败不堪,集体经济滞后、村民生活堪忧,作为全县85个贫困村之一,朱庄村还一度因为戴着后进村、软弱涣散村的帽子而“闻名”全县。

“我是党员,既然大家伙儿推选我当这个领头人,我就有责任让村里大变样。”2008年,原本在县城做生意的党员张森兴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为了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他把生意交给家人打理,义无反顾地回到村里,开始向贫困宣战、带群众致富,开启了“抓党建、助发展、促蝶变”的强村富民实践。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上任伊始,张森兴从抓党建、强班子、带队伍三大关键入手,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逐步健全落实“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党员星级化管理等规章制度,坚持“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活动常态化开展,村级重大事务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民主决策,基层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大幅提升,党群干群关系日益和谐。在全县星级党建创建活动中,朱庄村被评为“三星级”党支部和四星级党群服务中心。

“游园广场就在家门口,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空气清新环境还好,休闲健身又能娱乐,咱农村现在一点都不比城里差。”说起朱庄村这几年的变化,群众有口皆碑。

群众脸上的喜悦,折射出朱庄的发展与变迁。朱庄村以“五化七改、坑塘治理、厕所革命”为切入点,大力改善基础条件,厚植生态底色,优化居住环境,先后争取320万元整村推进资金,硬化美化护村沟渠,完善乡村道路、文化广场、休闲长廊等基础设施;投入100万元资金,建成村党群服务中心,并配套建设村级文化广场;建设7座桥涵,打机井22眼,实现自来水和网络信号全覆盖,村容户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持续提升。

“让村里环境美起来远远不够,还要让村民富起来。”张森兴认为,脱贫攻坚成在产业,乡村振兴重在产业。为发展产业,助力群众脱贫致富,他带头建起建兴扶农家庭农场,发展林果、蔬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近千亩,帮助60余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稳定增收,并由此带动有能力的贫困户,通过自己发展大棚蔬菜等脱贫致富。村党支部还引进了河南紫誉农业科技加工项目,一期占地面积100亩的扶贫车间、基地已建成,让60名贫困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人均月收入达2000元以上。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带动调整种植结构3万余亩,解决300人就业。

“俺现在一月工资七八千,这多亏了咱村的农民学校。”前不久,在郑州某家政公司务工的高级护理工李成朵,利用回乡探亲间隙,受邀登上了村农民学校讲台,为村里10多名留守妇女讲授月嫂服务技能,“俺要把自己的致富技能教给更多乡邻。”

一技在手,脱贫无忧。李成朵原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参加村农民学校技能培训后,到郑州从事家政服务,从贫困户到“打工嫂”,从一般员工到公司中层,她不仅成了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还先后带领村里10多名妇女通过干月嫂,月收入5000元左右,圆了脱贫梦。

脱贫致富,根本在人,内生动力是关键。为扭转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鼓起脱贫致富精气神,2017年,朱庄村在全市率先开展以“一设两评四榜”为载体的志智双扶活动:开设“初心屋”,开展“进步贫困户”评选和农户环境卫生评比,设立贫困户进步退步“红黑榜”和农户环境卫生先进落后“红黑榜”,并大张旗鼓评选表彰“好公婆”“好媳妇”“文明家庭”“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兴建农民学校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可谓扶志富脑提精神,脱贫致富动力强,乡风文明民风正,同奔小康谋振兴。

支部引领发展,党员带动致富,昔日贫困村如今变成了全县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村、明星村。李店镇党委副书记、朱庄村脱贫责任组长张慧深有感触:“把牢基层党建这个‘总开关’,下好改善人居环境这步‘关键棋’,抓住群众增收这个‘核心招’,是朱庄村‘蝶变’的‘秘诀’。”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一个软弱涣散村的“蝶变”秘诀”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611/7013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