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粮食主产区耕地保育与质量提升综合解决方案”验收现场获悉,为实现江苏旧黄河沿线中低产田改良培肥、增加产出,江苏省农科院资环所联合13家科研单位成立项目组,通过3年攻关,使项目核心区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2.1克/千克以上,粮食周年亩产增加100公斤以上。项目顺利通过现场验收。
江苏旧黄河黄泛冲积区耕地面积约1200万亩,接近全省粮食产区面积的1/5,长期存在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低、养分不均衡等问题。2017年,项目组在省财政厅支持下,利用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在滨海县开展“粮食主产区耕地保育与质量提升”联合攻关。
项目技术负责人、江苏省农科院资环所研究员张永春介绍,针对旧黄河沿线耕地肥力低问题,项目组建立1000多亩核心示范区,进行土壤有机质定量提升、养分均衡调控、障碍消减及生物功能培育等10项技术研发,集成旱旱轮作、水旱轮作两套耕地保育技术模式,形成耕地质量提升的综合解决方案。项目组还积极指导农户就地取材,利用当地的菌菇渣等有机肥原料配方培肥,实现土地增肥和粮食增产。
据了解,为解决过去地力等级采样范围大、生物指标测定不方便、监测数据不够准确等问题,江苏省农科院资环所、江苏省耕环站和扬州市耕保站共同构建了地块级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信息系统,首次增加了团聚体、生物多样性、微生物量碳/氮等评价指标,并开发了掌上App,为农户实时查看农田地力情况和针对性指导农户科学施肥提供了平台支持。
据介绍,在项目实施的同时,项目组还在项目区周边镇村进行了耕地质量提升相关技术的培训推广,累计培训农技人员600多人,带动大户28户,培训劳动能手60多人,辐射面积2万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