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既要有城市现代化,也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更大功夫,推动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乡村党建全面强起来,让乡亲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总书记还对浙江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努力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
最近,浙江省农业农村系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扣农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出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369”行动,并将其作为主抓手,为“重要窗口”增添“三农”风景。为何推出该行动?何谓“369”?又具体怎样抓落实?日前,记者专访了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
善战者求之于势
“善战者,求之于势。”谈到浙江“三农”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王通林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名言,“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超强台风正面登陆、非洲猪瘟影响等不利因素,2019年,浙江农业农村发展仍交出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提质的“成绩单”: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146.2亿元,增长2.2%;农民人均收入29876元,增长9.4%,连续35年冠居各省区;城乡居民收入比2.01∶1,为全国省区最小。
“总体来说,乡村产业底子更加牢固,乡村色彩更加亮丽,改革步伐更加有力,小康成色更加充足。”王通林认为,尽管基础愈来愈厚实,不少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但对照各项要求,还存在不小差距,突出表现在“四大压力”和“四大短板”。
所谓“四大压力”,即农业生产保供、农民持续增收、“三农”转型发展和新冠肺炎疫情四个方面的压力;“四大短板”则指的是,农业全产业链构建上的短板、数字乡村建设上的短板、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上的短板、农业农村要素投入保障上的短板。
王通林列举了一串数字:目前,浙江的粮食总产量不到总消费的30%,生猪自给率只有40%左右;农村公路等级仍然较低,四级及以下的占82.7%;尚有208万名农村人口饮用水未实现提标达标;2016年末,全省农业生产经营人员中,35岁及以下占比不到5%,大专及以上占比仅为1.2%。
在王通林看来,“四大压力”“四大短板”既是问题,也是潜力,危与机同生共存,关键如何找准突破的靶向切口,变压力为动力,变短板为优势,实现“三农”发展新飞跃。
举一纲而万目张
“总书记在浙江考察调研时的讲话非常重要,为浙江新时代‘三农’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是逐字逐句细品细思,‘三农’应当为浙江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作出应有贡献。”4月初举行的浙江省农业农村局长会议上,王通林提出了“369”行动,将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全省“三农”工作的主抓手和主攻点。
具体解析“369”,包括“3大目标”,即农村改革探路者、城乡融合先行者、乡村振兴排头兵,“6项要求”,即抓统筹、保安全、补短板、促改革、强队伍、创品牌,以及“9方面重点”工作,以此作为高水平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省的总纲领。
王通林认为,举一纲而万目张,“3大目标”就是工作方向,他解释说:“农村改革探路者就是要种好农村集成改革的‘试验田’,探索更多具有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城乡融合先行者则是要进一步厚植城乡融合发展新优势,推动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平等交换,高水平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均衡发展;而乡村振兴排头兵,在于推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的全面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的‘浙江样板’。”
有了方向,路径何在?王通林认为,“6项要求”便是方法。抓统筹,立足“统”字,旨在通过有力的统筹协调和精准的督查考核,形成强大合力;抓安全,这是底线,确保总量平衡、结构平衡、质量安全、生产安全、干部队伍安全;补短板,要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堵点断点,补齐短板、拉长长板;促改革,就是借其赋能,为“三农”注入更强大的发展动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强队伍,则集聚和吸引各类人才,特别是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就业,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和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最后创品牌,要把“千万工程”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保持农业绿色发展、乡村治理、“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谋定方向而后动
“‘9方面重点’是在‘3大目标’‘6项要求’统领之下展开的具体工作。”采访中,王通林指出,这9个方面不仅仅是今年的重点工作,更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后每年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做适当调整,既有所侧重,又保持延续性。
“首先要打好‘粮、猪、菜’保质保量保供组合拳,任何时候都要绷紧‘端牢饭碗’这根弦。”王通林说,浙江将通过全力扩大粮食生产、加快提升生猪产能、保障“菜篮子”有效供给和守住农业安全底线4个方面,筑牢筑稳农业基础。
数字经济是今年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一号工程”。抓住这一机遇,浙江将开启现代数字技术与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融合,加快打造“数字‘三农’”样板。根据计划,在今年年底前,浙江将基本建成乡村智慧网,并启动数字乡村建设试点、打造数字乡村示范样板,同时加快数字应用和加强数字服务。
美丽乡村建设是浙江的一面旗帜,如何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王通林表示,接下来,浙江将通过“五级联动”“四美联创”,提升环境美、夯实内在美、推动全域美,推动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从乡村建设走向乡村品牌化经营,着力打造美丽乡村新时代升级版,彰显美丽乡村的浙江气质。
我国全面脱贫后,接下来的反贫困治理重点和难点,将从显性的绝对贫困转向隐蔽的相对贫困。王通林认为,浙江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既要立足长远加快构建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打造解决相对贫困先行省,也要着眼当前高质量完成今年扶贫开发任务,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今年,浙江将持续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全面消除8000元以下农户,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持续推进26县加快发展。
农业农村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各种先进要素。今后,浙江将继续推进“两进两回”,全力畅通人才、科技、资金等“上山下乡”通道,让乡村成为“进得来、稳得住、干得好”的创业创新乐园。此外,在农业绿色发展上,浙江也将进一步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加强肥药施用指导和使用监管,以及绿色技术的推广。
在王通林看来,改革作为激发农村活力的重要法宝,进入深水区后,必须更注重系统性、整体性、集成性,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把农村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根据部署,接下来,浙江将打好新时代美丽乡村综合集成改革组合拳,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加快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
浙江是“三治融合”的发源地。记者了解到,今后,其内涵更为丰富,浙江将在建强乡村善治核心、培育多元治理组织、提升农村法治水平的基础上,增强乡村智治能力,构建起“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乡村善治浙江品牌。
“最后,农业农村发展肯定离不开人才。”王通林告诉记者,浙江将持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实施“万家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升工程”“百万农村实用人才培育计划”和“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培养“一懂两爱”的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组建起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三农”人才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