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农民挑起“金扁担”,仓廪盛满“中国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25  来源:科技日报  浏览次数:84051
内容摘要:伴随着布谷鸟的欢唱,眼下,河南省许昌市陈曹乡高标准粮田变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抓起一支沉甸甸的麦穗搓一搓,种粮大户赵保献的脸

伴随着布谷鸟的欢唱,眼下,河南省许昌市陈曹乡高标准粮田变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抓起一支沉甸甸的麦穗搓一搓,种粮大户赵保献的脸上笑开了花,“今年麦子长得好!亩产超去年不成问题”。

对种粮人来说,今年丰收来之不易。这背后,一条“金扁担”出了力。国家小麦工程中心主任许为钢代表向科技日报记者揭秘:“如果没有无人机喷洒农药,没有智慧水肥系统广泛运用于春管,今年的丰收是无法想象的。”

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数位代表委员、院士教授,他们认为:农业现代化的“金扁担”,正瞄准农业发展中的深层问题,从农产品结构、抗风险能力、农业现代化上发力,一举撑起了国家粮仓,盛满了百姓饭碗。

“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想当初,在小麦拔节时期最需要水肥的时候,赵保献因为疫情不敢下地,一张卡帮了大忙。

在当地的高标准良田里,他刷卡启动自动喷灌,麦子转危为安。这个种粮大户流转的土地,平整肥沃,路、井、电、渠等配套设施完善,赵保献感叹,“今年天旱,收成这么好,多亏高标准粮田”。

在相邻的尉氏县,高标准农田面积翻番,让张市镇沈家村沈永平的小麦一亩地多收了100多斤。“2014年,总书记站在俺村地里,提出了‘粮食生产这个优势、这张王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的要求。这两年收成一年比一年好,没让总书记失望。”沈永平说。

良田产好粮。在农业“微笑曲线”的上扬处,这里的两幅图景“引人入胜”。

瞄准了市场空白,粮食大户李金庚种植百亩黑小麦,从地头到工厂,它们不断“变身”——1斤黑小麦价格2元多,变成黑麦面粉后每斤4元,加工成黑麦饼干每斤15元,变成黑麦面包每斤可达20元。

在河南镇平,一粒小麦能化身365种速食面;在永城,它可被做成价格不菲的糕点。食品加工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跻身超万亿元产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委员向科技日报记者表示,河南从“大粮仓”变为“大厨房”,得益于“藏粮于地”,建设高标准良田;“藏粮于技”,育良种、选良方、优质专用。

“90后”袁隆平院士的一个目标,还未实现

“我有一个目标,现在还没实现。”

“90后”袁隆平院士仍闲不下来。近日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袁老透露了自己“藏粮于地”的新目标:“我希望通过三年时间,早稻亩产突破700公斤,晚稻突破800公斤,中稻向1200公斤进军,双季稻向1500公斤冲刺。”

这厢,是常规土地。那厢,他则瞄准了白花花的盐碱地。

5月24日,袁隆平团队核心育种专家、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向科技日报记者盘点收获:“经过多年攻关,我们已育成Y两优1号、Y两优2号、Y两优900,陆续突破大面积亩产800、900、1000公斤大关;在坚持高产的前提下,我们努力提升品质,相继育种Y两优957、Y两优1577等达到国家二级优质米标准的优质超级杂交中稻,以及Y两优911等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米的超级杂交晚稻新品种。”

将“藏粮于技”落地,邓启云信心十足,“‘高产+稳产’技术,两项大招深藏于粮安大策略之中,成就国家粮食安全的铜墙铁壁”。

“我们的饭碗不仅要盛满粮,更要盛好粮”

“小满”刚过,78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赵振东出现在山东省德州市西辛庄村的麦地里。此时,一望无垠的小麦,呈现出饱满的状态,预示着好收成。“我们战胜了病害、天灾等不利因素,丰收在望。”

赵振东眼前这片麦田里的小麦不普通,而是他的团队最新育成的“济麦44”品种。小麦,中国人的主食之一。2018年,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对11个小麦主产省份的65个小麦品种进行了质检分析,结果显示“济麦44”的粗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显著高于其他品种。

1999年,赵振东和同事们育成了我国首个年种植过千万亩的优质面包小麦品种“济南17”;此后,他们一次次刷新纪录,直至将品种更新到了“济麦44”。这期间,四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个个“全国推广面积第一”成为“藏粮于技”的最好注解。

如何种出高产优质小麦?赵振东在接受采访时说:“简单来说,良种、良法,农民科技素质的提升,还要加上全程机械化助力。”

“我们中国人的饭碗里,不仅要盛满粮,更要盛好粮。我们有信心做好!”赵振东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农民挑起“金扁担”,仓廪盛满“中国粮””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525/69923.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