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从岭南到塞北,我国各地粮食生产全面展开。种植面积增加、多种政策保障,再加上高质量的夏种夏管,为丰收打好基础。
丰收有基础,稳定面积是前提。在中原粮仓河南,离麦收还有半个月时间,现在正是形成产量的关键期。荥阳新田地种植合作社的李杰最近特别忙,今年,合作社管理的小麦区域从6个县扩大到8个县,面积增加到10万亩。
合作社之所以有底气不断扩大耕种面积,李杰说,靠的就是标准化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户统一安排耕、种、收、割,对接销路。
不止在河南,今年安徽春播粮食481.2万亩,同比多19.8万亩;江西已播栽早稻1833万亩,比上年增加190万亩。
在稳定面积的同时,各地还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耕种和夏管质量。眼下,东北粮仓黑龙江的水田插秧全面展开。为了提高质量,庆安县的稻农们把插秧的间距从传统的相等距离,改为有宽有窄的插秧间距。
从会种地到智慧种地,科技发挥了大作用。在新疆,190万亩棉花已经陆续出苗,棉农们正忙着用智能化大型拖拉机进行田间管理。云南哈尼梯田的插秧工作进入尾声,当地首次用无人机飞播有机颗粒肥作业,2分钟就能播撒1亩。在四川梓潼,秧苗在工厂统一育秧,成本低、品质高。
不仅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各类政策补贴也补在了农民的心坎上。在内蒙古,种植玉米、大豆等,政府加大补贴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湖南,早稻进入返青分蘖期,今年湖南统筹资金5.6亿元进行专项补贴。
在宁乡,种粮大户赵红兵今年买了4台插秧机,每台插秧机售价约7万元,补贴后,他自己每台只花2万多元。
目前,全国早稻播栽已经全部完成,全国春播进度快于往年,夏粮丰收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