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统分结合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下,上海市松江区探索创建粮食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建立种养结合家庭农场。实现了土地资源、农技、农机和劳动力的优化配置,使粮食、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稳产丰收、农民持续增收、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加速了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其经营模式呈现出十个农业现代化特征。
土地经营规模化。2007年松江初创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将农村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集中发包给想种田、会种田的本级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切实解决家庭承包带来的土地细碎化问题,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2019年底,松江区有家庭农场862户、总经营面积13.66万亩(平均158.5亩/户),占粮田总面积的95%。
农业经营组织化。水稻是松江最适宜的农作物,在区、镇农业部门的指导下,村集体经济组织连片规划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经营面积,统一流转土地,引导组织本地农民积极参与家庭农场生产经营与培训。
农业全程机械化。松江家庭农场实现了水稻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流程操作。在种养结合家庭农场肉猪饲养环节,从肉猪棚舍设计、纵向通风到自动饮水、喂料都安装了现代化的畜牧饲养设施。
农业品种良种化。为适应家庭农场规模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同时考虑水稻稳产高产和优质优价的要求,松江区农业技术部门精选适应当地气候地理特征的水稻良种“秀水”系列,并建设水稻育种“南繁”基地,长期选育培育了“松早香1号”和“松香粳1018”两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水稻新品种。
农业生产标准化。种养品种统一、农业投入品统一、生产技术统一、收获上市统一,农产品加工上市产品统一,从而实现松江家庭农场的标准化生产。
农业服务社会化。稻谷和生猪是松江的主要农产品,农业部门建立了水稻良种种子、农业投入品采购供应、农技培训等全产业链的整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农业发展产业化。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发展以来,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家庭农场紧密合作,彻底改变了农业长期以来只卖初级农产品的状况,形成了具有松江特色的产业链体系。
种养结合生态化。2004年,松江初探畜牧场与果园的种养结合农业内部生态循环取得初步成效。通过总结经验和完善流程,2008年推广应用这一成果,嵌入式建设种养结合型的“猪—粮”生态循环的家庭农场,即“种养结合家庭农场”。
农业产品品牌化。“松江大米”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6年、2017年连续获得上海市优质稻米评比金奖;“松林”牌冷鲜肉获上海市著名商标称号。目前,松江稻米绿色获证面积38850亩、大米认证产量11340吨,实施有机生产的稻谷面积1357亩、有机大米产量438吨。
农民发展职业化。家庭农场创建以来,松江的农业从业人员逐年减少,2018年3686人,2019年降至3296人。这是因为松江的农业从业方式改变了,农业生产经营队伍不仅职业化而且专业化,一改过去“临时性”“阶段性”的随便上岗状况。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坚持和完善发展,以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为主导的松江农业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高,农民收入高。1个家庭农场每年可提供粮食(稻谷)93吨,可供450人粮食需求;年提供出栏生猪1630头,可供0.65万人肉品食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