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入心入脑 消杀有“面”有“里”
“疫情来袭,要利用好农民群众宅家时机,动员大家整理庭院、开展大扫除,营造干净整洁居住环境,为防疫出份力。”
“现在呼吁群众不出门、少聚集的硬核宣传引爆网络,我们做环境整治,也要拿出硬方法去宣传,让群众自觉‘动起来’。”
战“疫”期间,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宣传正当时。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网络“云会议”上,参会人员围绕“如何在防疫期间做好宣传引导,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积极性”展开热烈讨论。
放眼川蜀大地,各地想方设法频频亮招,村庄清洁和防疫卫生宣传入脑入心,转为村民自觉行动。
绵阳市着力织密宣传网,村村“全覆盖”,一刻不松懈,累计出动宣传车3.7万台次,推送微信群信息18万条,播放“大喇叭”广播27万余次;在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防疫宣传与当地民俗巧妙融合,传统宣教和现代融媒同步发力,印发图文宣传手册10万余册的同时,因地制宜制作川普、彝语、普通话“三版”宣传音视频985条,并以非遗“克斯”和音乐舞蹈为载体,创作《疫情防控“克斯”》《算我“彝”份防疫歌》等防疫文艺作品43个,在当地农村百姓中广为传唱。
“消毒杀菌可是最有效的,现在闻到这个消毒水味儿就安心!”一位穿着防护服、拿着喷杀枪的保洁大叔笑言。如今,这样的消杀场景在四川各地农村聚居点、道路沿线等公共区域随处可见。宅家群众也纷纷“撸起袖子”,忙着洒扫屋里院内、房前屋后,掸尘消毒一样不落,不仅“面儿”上看着整洁干净,还让“里子”也真正安全。
在南充市,广大农村群众热情高涨,迅速“动起来”,2000余人天天活跃在防疫消杀一线。广元市则精准施策,迅速明确农村防疫消毒、环境卫生整治、特殊垃圾处置、厕所卫生管理、生活污水治理、畜禽粪污处置6方面17条工作标准,为科学防疫打牢基础。
“三清”疏“堵点” 化解“脏乱差”
找准抓手,方可事半功倍。四川省聚焦“堵点”、统筹规划,针对垃圾、污水和人畜粪污三大农村环境整治“堵点”,在“清”字上下深功,推进“三清”行动,化解“脏乱差”难题。
一“清”生活垃圾,引导群众自觉打扫房前房后、屋内屋外,不乱堆柴草农具,不乱丢用过的口罩,做好环境卫生“门前三包”。二“清”水源水体,清淤治理水井、水塘、污水沟、臭水沟等,清除水面漂浮垃圾;清理农村家庭积水容器,铲除病媒生物滋生环境,从源头预防疾病传播。三“清”畜禽养殖粪污等生产废弃物,及时清扫,做好消杀,尽量避免人直接接触畜禽排泄分泌物,减少人畜共患病风险。
“大家都把‘三清’行动作为环境整治第一仗来打,积极解决影响村容村貌最直观的问题。”内江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
告别“脏乱差”,迎来“洁净美”,四川各地“三清”行动成果“遍地开花”。乐山市重点关注村庄清洁和村容村貌提升,清理农村生活垃圾5.5万吨、水源水体15.7万平方米、畜禽养殖粪污等3262吨、杂物杂草1.78万处。阿坝州充分发挥农村群众主体作用,成功发动群众5万余人次,累计清理生活垃圾4342吨、沟渠2591公里、淤泥2313吨、畜禽粪污等废弃物1671吨。
用好保洁制度 洁净提档升质
“去年,我们建立了村庄保洁制度,基本实现行政村保洁员全覆盖,村里日常保洁都有了保障。在防疫关键时期,更应把村庄保洁制度认真落实好,确保垃圾有人清、厕所有人管、污水不乱排、工作不断档。”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宜居乡村处负责人介绍。
疫情期间,四川各地村庄充分利用已有保洁制度,提档升质日常保洁:加强管理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及时清扫收运村庄主干道、垃圾回收点垃圾,按时消毒垃圾储运设备。根据农村公厕实际情况,增加保洁频次和消毒次数。关注防疫工作人员身体健康,确保口罩等防疫物资供应充足,保障一线作业人员防护需求。
“特殊时期村里卫生更要有人做。保洁员每天都收拾垃圾、打扫公厕,还消毒呢。听说他们都培训过,我们心里挺踏实。”达州市高兴村村民给村里清洁工作竖起大拇指。
按照“上加顶、内设桶、地面做防渗”标准,成都市全面改造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设施,并及时跟进维护保养,日处理生活垃圾4200余吨,做到“日产日清”;疫情期间额外配发废弃口罩专用收集容器1.2万余个,日处理废弃口罩380余公斤。甘孜州抓实抓细“九乱”整治,下猛药、出重拳、打要害,盯牢背街小巷、广场、垃圾收集点和人口密集处等重点区域,让清洁消毒不留死角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