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以信用管理激活乡村治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02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117
内容摘要:高村镇虎山村举行诚信奖励表彰大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
 以信用管理激活乡村治理

 

高村镇虎山村举行诚信奖励表彰大会。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高村镇以农村信用管理创新乡村治理,把信用管理作为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道德评议体系和信用制度建设体系,全面提升村民诚信意识,推进信用建设制度化,为推进乡村治理培育良好村风民风,为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构筑了持续有力的精神支撑。

“要大力宣扬‘让守信者一路畅通’的信用理念。”高村镇党委书记崔军强介绍,高村镇将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基层组织规范化当中,优化信用机制,完善奖惩考核体系,进一步提高居民参与信用建设的积极性,有力提升群众的诚信意识。

党建引领 信用建设破解治理难点

“当前,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高,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亟待解决。”高村镇党委副书记姜科介绍,随着农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许多农村出现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高村镇空挂户达到30%以上,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34%,“三留守”问题突出,农村群众参与村级社会事务管理、社会公共服务及维护村集体利益意愿相对淡漠。

并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村出现很多现实难题,如违法建设、征地拆迁、不讲公德、不敬老孝亲、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等常常让基层干部头疼。如何破解村民主体缺位、村级组织工作“没依据、没抓手、没人听”的治理难点?

基层党组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最关键力量。高村镇党委选优配强农村“两委”班子队伍,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制定了《高村镇基层组织建设标准化方案》,并由各村党支部牵头,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基础上,围绕解决农村治理实际问题,结合村规民约,注重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实行党员包村联户,开展道德体系建设,以党员联户为突破口,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关爱孤寡老人、征地等工作中形成党员带头干、村民争先干的良好局面,在2019年南圈水库调水工程中,村“两委”广泛发动,党员积极响应,带动村民积极配合,仅用7天时间完成10公里的征地工作,为调水工程提供强有力保障。

在西藤圈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高村镇在全镇范围内推行道德体系建设工作,成立道德建设领导小组,全面开展村民道德评议,进行“高村荣耀”“德善之家”“如画庭院”评星表彰,并将社会化服务与评星结果挂钩,转变群众思想,提升了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

2019年12月5日,高村镇召开农村居民信用体系建设启动会,会议指出要在道德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基础上广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将道德体系与信用体系建设有机结合。通过建立联奖联惩机制,让农村居民成为守信主体,通过守信、失信行为的采集,对不文明的行为罚分,对于好的行为奖分,以此形成个人信用“身份证”。

各种平台活动是高村镇加强诚信教育的有效载体。高村镇实行常态化宣传和多渠道推广相结合的方式,在镇主要街道和村公共场所安放了宣传看板,印发“做诚信村民、建美丽乡村”倡议书,结合青年志愿者活动,政府机关干部到高村大集上向群众发放倡议书,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方式,使广大商家、农村居民了解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和意义,加深了农村居民对政策的理解。同时充分运用微信群、广播电视等媒体,构建传播网,形成人人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良好氛围。

建章立制 构建信用评价长效机制

与农村经济的发展相比,乡村文明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高村镇立足把虚功做实,着眼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目标,聚焦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反响强烈、失信易发频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建章立制构建信用评价长效机制。

诚信建设,制度先行。为倡树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价值导向,强化农村居民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规则意识,高村镇在《威海市文登区农村居民信用积分评价办法》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出台《高村镇农村居民信用管理办法》,包括居民信用信息采集、居民信用评价、居民信息公开、居民信息应用等6章52条,将信用建设与“四清”、志愿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等当前农村重点难点工作相结合,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标准,形成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

其中,对居民日常信用评价采取年度评价指标得分和直接判级两种方式。居民年度评价指标得分采取加分和减分方式,年度信用基础分为1000分,居民信用积分按照“基础分-减分分值+加分分值”方式计算而成,实时积分、动态调整。对有严重失信行为的居民,村级直接判级为零分。而依据居民年度信用得分,居民信用自高到低设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零星六个等次,这些将直接与村民荣誉和福利相挂钩。

那什么是加分项、减分项?标准由谁来定?谁来负责统计执行?

“组织居民协商解决农村公共问题,加5分;积极配合和支持村居、镇街开展集中整治活动,加5分;乱堆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杂草杂物的,减5分;在拆迁、拆违、土地调整、旧村改造等过程中无理取闹、缠访缠诉、漫天要价或采取其他非法过激手段干扰阻挠的,减100分……”

高村镇在进行居民信用评价时,采取“共用统一标准、分类实施评价”的方法,评分标准统一参照《威海市文登区农村居民信用信息指标目录》,但对普通村民和重点人群(农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农村党员)分别进行集中评价和积分。《目录》中200多条加、减分细则,把信用指标细化、量化、具体化,成为群众生产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规矩和约束。

“在机制建设方面,政府层面建立健全协调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机制,成立了镇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姜科介绍,在村级层面,通过公开推选的方式,从党员、村民代表和普通群众中选信息采集员、信用议事会成员,负责居民信用信息采集记录、证据采集上传、警示通知传达以及公平公正准确评判打分等工作。

目前全镇46个村全部成立信用领导小组、议事会,积极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信”以致用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乡村

1月21日,高村镇虎山村举行信用基金发放仪式,为涌现出的信用个人典型发放奖品和红包。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中,大批优秀志愿者涌现出来,义务劳动打扫街巷、帮扶困难群体清理......到处都有志愿者的身影,虎山村充分发挥信用体系的正面激励作用,为优秀志愿者发放200元信用基金。“村里发了200元的信用基金,还发了饮水卡,村民心情都很高兴。通过诚信奖罚,村民都积极主动地打扫卫生,积极搞好邻里关系,使村里卫生面貌大有改观。”虎山村信用体系议事会会长周维法告诉记者。

为让村民切实体会信用红利,增进对信用体系建设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高村镇制定了高村镇信用基金实施方案(试行),每年将设立30万元的信用奖励基金,对达到一定信用等级的居民和组织进行奖励。

“高村镇每年进行信用工作先进村的评选,分别奖励村级信用基金1万元-3万元,对优秀的村级信用工作负责人、先进商户、优秀信息采集员给予一定的奖励,提升群众参与信用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切实发挥信用管理在农村治理中的抓手作用。”姜科说。

虽然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不久,但在疫情期间却发挥了大作用。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高村镇党委将防疫工作纳入信用体系管理,制定《高村镇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信用体系管理实施办法》《高村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信用奖惩工作细则》,充分发挥信用正向激励和负面惩戒作用,让参与防疫者都能获得信用正能量,使信用价值看得见、摸得着。

“对参与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农村安全的一线工作人员,加10分;对捐款捐物支援全镇疫情防控工作的,根据捐款累计金额或物资者合计,进行加分奖励;对聚会、串门、扎堆行为的,扣30分……”

“很多村民报了志愿者服务队,特别此次疫情期间,村里包括学生、妇女有113人报了志愿者服务队,这些志愿者可以在信用体系里面加分。”高村镇西藤圈村党支部书记于桂壮说。

疫情防控期间,全镇46个村成立了125支志愿者服务队,涌现出了大批勇于担当作为的党支部和无私奉献的志愿者。3月26日,高村镇在全镇农村工作会议上对防疫期间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行总结与表彰,对先进党支部和先进志愿者进行表彰奖励。

目前,高村镇信用体系档案已经完成并归档,农村居民信用信息已采集完成。“现在正将全镇各村所有居民信息统一录入信用评价系统,等手机小程序开发好,居民在手机上就可以查询到自己的诚信积分和星级了。”高村镇信用分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目前已组织镇内相关商铺50家,搭建星级折扣店,镇域信用居民可根据个人星级在指定商家享受信用星级折扣。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以信用管理激活乡村治理”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402/6934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