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保山市“10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保山市规模农业带动产业发展、助力农户增收取得新的成效。到今年1月底,全市10个规模农业示范区共流转土地11.61万亩,完成标准化种植(改造)9.98万亩,建成核心区3.8万亩;带动农户1.2万户4.6万人,实现户均增收6900元,其中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079户11154人,贫困户实现户均增收7500元。
2016年,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用2亿元财政贴息农业产业发展基金,采取“51+49”的股权债权模式,用于扶持“10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涉及茶叶、银杏、咖啡、水果、中药材5类产业。“10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项目分别为:隆阳区凤溪玉叶万亩茶园项目、隆阳区森宝公司万亩中药材项目、腾冲市禾顺万亩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项目、腾冲市高黎贡山万亩生态茶园项目、龙陵县恒冠泰达万亩褚橙项目、龙陵县丰农万亩纹党参项目、昌宁县柑橘标准化种植项目、昌宁县万亩国际联盟雨林认证茶园精准扶贫项目、昌宁县万亩中药材种植项目、潞江万亩国际精品小粒咖啡项目。
“10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龙陵县褚橙项目探索的龙头企业带动流转“褚橙模式”,让农户实现一份土地有地租、打工、分红三份收入。该项目的土地流转期为30年,土地租赁每10年为一个调租周期,前面10年、中间10年、后面10年租赁期内,每亩每年租金分别为300、400、500元;项目按25亩至35亩划分为一个基地单元,每个单元配置2名产业工人,并优先将土地出租户返聘为产业工人进行基地单位管理,未挂果前按管理果树数量支付工人管理费,产果后根据产果量、市场行情给产业工人奖励提成;此外,公司还提取相应资金作为产业收益基金,反哺给出租土地的农户,让农民成为不担风险的“干股”股东。
“10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项目促进了农业转型升级,助推了产业扶贫。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带动全市耕地规模流转面积达51.12万亩,打破了过去分散经营的小农格局,推动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三权分离”。规模农业示范区在管理方式、技术引进和推广、产业组织方式、农民组织化、农业工业化等领域的不断创新,有力推动了农业产业现代化。全市规模农业建设中,把完善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作为重点,通过利益连接机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农民变为产业工人,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10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还有效破解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瓶颈。全市多个规模农业示范区把“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需”一体化、“农文旅”一体化、“农科教”一体化作为长远发展规划,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加快了传统农业转型为现代农业,推动了城乡互动、城乡一体发展格局的形成。腾冲高黎贡山万亩生态茶园示范区以茶叶全产业链为发展方向,着力打造集“茶叶生产、科技示范、观光采摘、休闲度假、养生养老为一体”的茶产业园,实现了农业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既巩固了第一产业,又提升了第二产业,还拓展了第三产业。
今年,保山市把推进农业规模化发展作为稳定全市经济运行的15项措施之一。年内,将持续抓好“10个万亩”规模农业项目建设、扶持培育10个农产品企业上市;市级财政将安排资金950万元,支持“绿色食品牌”打造,安排财政资金2000万元作为肉牛产业发展补助资金,推动肉牛产业发展;加快推进隆阳区100万头、昌宁县100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项目建设。同时,还对种猪场及配套示范育肥场建设、畜禽集中屠宰中心建设等项目出台了扶持政策。(辛文 明山 杨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