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北京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8.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23  来源:北京日报  浏览次数:82417
内容摘要: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从2016年至今,本市通过精准帮扶,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8.9%,比同期

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从2016年至今,本市通过精准帮扶,实现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8.9%,比同期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10个百分点。2019年,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057元,同比增长20.2%。今年,本市将巩固帮扶成果,确保低收入农户全部“脱低”。

春光正好,延庆区四海镇前山村西的山坡上,200多亩茶菊苗刚刚吐露新芽,山风吹拂,送来阵阵清香。地垄间,王景才等几位花农正忙着除草,干得起劲。

前山村,曾是四海镇有名的穷村,低收入户达40户,占全村71户农户的一半多。村民王景才家,祖祖辈辈种玉米,一年收入5000多元,用他的话说“这日子,没啥盼头”。2016年,本市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11160元为标准线,认定全市低收入农户7.26万户、15.6万人,低收入村234个。王景才和前山村都在其中。

四年多来,本市实施扶持产业、促进就业、山区搬迁、生态建设、社保兜底、社会力量帮扶的“六个一批”精准帮扶措施。前山村的转机就有赖于扶持产业。2017年,通过市、区、镇三级帮扶,前山村转换产业思路,多次摸索尝试,利用高海拔、光照条件好等地理优势,成立合作社,发展起了高山胎菊种植。合作社流转农户土地,村委会牵头实施管理,农户在家门口种菊养菊,就业工资、土地流转、菊花产品三大收入到了农户腰包里。“种的还是这片黄土地,可玉米变成菊花,我家一年就增收了2万元。”在去年的精准帮扶兑现大会上,拿着厚厚一沓分红,王景才高兴得合不拢嘴。

不只王景才,2019年前山村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40户低收入农户家庭人均收入全部超过低收入标准线,实现“脱低”。如今,周边几个村也发展起了菊花产业,农户们在这项“芳香的事业”中蹚出了“脱低”致富路。

与延庆东西相望的密云区大城子镇下栅子村,虽然依山傍水、村美景秀,但也曾因位置闭塞而陷入增收困境,社会力量帮扶为这座小山村带来了希望。

2018年,市国资委下属国企北苑大酒店与下栅子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将村里闲置的8个院落盘活,保留山村的古朴韵味,加上现代时尚的生活设施,推出了“大城小苑”高端民宿,并挖掘村里的古长城遗址、龙潭、梨花顶等文化资源,搞起了民俗旅游。曾经沧桑的小山村瞬间成为城里人争相打卡的“桃花源”,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上岗。如今,村里环境美了,村民“脱低”了,“下金蛋”的产业也有了,希望的曙光在下栅子村初现。

精准帮扶实现“脱低”的故事遍布京郊:深山里的怀柔喇叭沟门乡中榆树店村,借助市区两级山区搬迁政策东风,全村115户村民住上新居,并依赖青山绿水搞起了乡村旅游,走上了生态致富路;通过发展瓦罐豆芽项目,门头沟潭柘寺镇桑峪村顶开了多年的低收入村帽子……

“精准帮扶,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市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本市将开展持续监测和帮扶,重点关注标准线边缘和存在返低风险的低收入农户,并构建增收长效机制、提高帮扶质量、巩固帮扶成果,让他们逐步走上致富路。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北京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8.9%”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323/6918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