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程须珍研究员提出,要把“防疫情、促生产、保供给”列为2020年体系建设应急性任务,全体系人员要尽最大努力保障抗击疫情期间的食用豆类产品物资供给和技术咨询。
重庆试验站开展了“疫情期间鲜食冬季豆类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应急性工作,通过开展早熟、晚熟鲜食冬季豌豆、蚕豆新品种筛选与配套栽培技术集成,力争实现重庆市鲜食蚕豆、豌豆生产能够实现“错峰上市”目的,达到保供重庆与湖北冬季蔬菜市场的效果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南方病虫害防控岗位与南通试验站联合,在江苏省主要蚕豆产区启东市开展“蚕豆‘干’改‘鲜’”技术示范,将原有过剩的干蚕豆转变鲜食蚕豆,有力支援湖北蔬菜市场的有效供给。豌豆育种岗位专家团队,生态与土壤管理岗位专家团队,张家口、大理、曲靖、成都等综合试验站开展了“防疫情、保生产”专项行动。
针对疫情期间部分地区农产品“绿色通道不畅”“供销环节脱钩”等问题,食用豆体系组织开展主产区食用豆产业供需情况调研,对16个省份50多家中小企业和农民种植合作社滞销的干鲜食用豆、芽苗菜等进行市场对接,目前地处云南保山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滞销的鲜食蚕豆豌豆已在淘宝网上线。南通试验站、重庆综合试验站等摸底并预测了当地食用豆生产和市场情况,为相关政府部门蔬菜保供给和支援湖北蔬菜市场提供了有效建议。
根据长江流域低温阴雨天气,食用豆体系组织开展南方地区蚕豆豌豆生产情况排查和病虫害预测,撰写出“疫情下南方地区蚕豆赤斑病流行分析及防控对策”“疫情下警惕南方地区蚕豆霜霉病流行”等技术报告,并及时报送重庆、四川、江苏等有关农业部门和种植大户进行有效防控,为春耕春种提供了具体有效的对策。
为将疫情下食用豆产业发展的应急性措施快速传送到广大农民,食用豆体系与中国作物学会联手,由食用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种质资源岗位科学家王丽侠牵头,创建起“食用豆在线”微信公众号,并编写了《食用豆科技通讯》抗疫情保生产专刊。为更好服务豆农春耕春种,程须珍研究员组织全体系人员,针对本区域产业发展特点,通过微博、微信、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解决各类生产问题。
另一方面,食用豆的科研工作也从未中断。育种研究室主任田静、种质资源岗位专家王丽侠、唐山试验站站长刘振兴、合肥试验站站长周斌及其团队成员,坚持在三亚南繁第一线,抢节令、抢时间完成各项试验任务,切实做到防疫与科研“两不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