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丽水大书“两山”文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2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729
内容摘要:山区经济的发展,素来是一道难解题。交通不便、要素匮乏、土地分散等桎梏,都让致富之路何其难。如何打通两山转化渠道,让山区从
 山区经济的发展,素来是一道难解题。交通不便、要素匮乏、土地分散等桎梏,都让致富之路何其难。如何打通“两山”转化渠道,让山区从“潜力股”变身“绩优股”,这是一个巨大课题。

地处浙江西部的丽水市,九成是山,过去属于全省最偏最穷的地级市。近年来,当地上演了一部现代版的“愚公移山记”。不过,其并非去铲平山峦,而是秉持“跨山统筹”的新理念,试图通过优化要素配置,移除地区、部门、产业之间那些看不见的山,颇具启发。

统筹规划:搬掉心中的山

43岁的曾志华,原先在外经商,十年前返乡当“村长”,五年前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其村名为溪头村,这里地处瓯江、闽江、钱塘江三江源头,距离龙泉市区尚有一个半小时车程,是典型的“山头村、边远村”。

2013年,一场国际双年展改变了溪头村的命运。来自8个国家的11位顶级建筑师,用最乡土的材料、最前卫的线条,在这个最偏僻的小山村里,创作了最具世界表达的15栋竹建筑。一炮走红后,溪头借势发展乡村旅游,民宿产业踏上了风火轮。

去年,溪头村仅“古窑里”一家民宿,营业额达265万元。而“引流神器”就是每月举办的传统龙泉青瓷烧制。回顾发展史,曾志华深有感慨:“山还是那座山,关键就看怎么做好山的文章,这得一盘棋来考量。”

曾志华的“棋盘观”,背后耐人寻味。连绵的山头、偏僻的区位,自古无从改变,但山区发展之难,更在于那些看不见的山:人们世代依山而居、靠山而作、划山而治,那些日积月累铸就的“心中大山”,早已化作一道道坚不可摧的堤坝,阻挡着资源要素的统筹和流动。

2018年,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丽水之赞”,让丽水这个默默无闻的山区市,历史性地走到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前沿。2019年春节刚过,丽水就召开“两山”发展大会。会上,市委书记胡海峰的讲话引发强烈反响。

胡海峰认为,“两山”理念是讲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核心思想是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通“两山”通道,关键在于三把“金钥匙”: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在他看来,丽水现代产业集群之所以不具规模,更缺乏对外区域竞争的整体优势,主要在于生产力布局的分散,地区之间统筹不足,各行其道、各成一摊。

“丽水的发展穷在山上、困在路上、弱在散上,必须树立一体化、协同化、差异化的发展思路,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统筹生产力布局、资源开发、设施配套、交通建设等。”胡海峰说。

如何实现全域统筹?丽水提出了“一带三区”的发展新格局。即东部3个县(区),突出产业主导、创新驱动,组团打造生态经济示范区,加快形成市域发展核心带;西部6个县(市),则突出文化引领、差异发展,组团打造三个集聚区块,建设凸显山水神韵、人文底蕴的特色发展示范区。

在丽水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黄力量看来,丽水九成行政区域是农村,七成人口在乡村,用好“跨山统筹”这把“金钥匙”,就是实现城乡统筹的必由之路,用统筹观、用配置之手,来搬掉那些看不见的山,真正打通部门、地区、城乡、产业之间要素流动的阻梗,为高质量绿色发展铺平道路。

易地搬迁:绕过搬不走的山

在过去,夏益长每天都骑着摩托,到县城的玩具厂上班,风里来雨里去,家人牵挂不断。今年,家门口的创业园开园,村民走路就能上下班。为这事,好多村民都乐开了花。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从原澄照乡溪下库自然村搬迁而来。

景宁是典型的畲乡山区县,全县坡度25°以下的山地,占比还不到9%,绝大多数村庄散落在山间。2012年,景宁启动农民创业园建设,首批安置的大部分人员就是高山远山和地质灾害隐患区的老百姓。

记者看到,在这个新区内,有学校、养老中心、自来水厂,不久后还会有卫生院、车站、二期项目等。值得一提的是,人口集聚后,创业园内不仅设施一应俱全,还配套建设了1000亩的工业用地。企业入驻后,下山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

据澄照乡党委书记胡卫林介绍,目前,创业园已引进总投资6.9亿元的幼教木玩产业园,三年内可提供3000个以上岗位。澄照是茶叶种植之乡,茶叶采摘忙在上半年,工厂则下半年用工量大,一头一尾,正好错开,因此这两年,农民增收显著。

景宁的农民创业园,是丽水农民易地搬迁的一个缩影。丽水百姓居住分散,地质灾害频发。2000年后,各地有序引导农民下山脱贫,出政策、建小区、配产业。截至2018年底,已有超过38万农民下山,占全市农村总人口的21%,其中整村搬迁就有1902个。

黄力量认为,高山远山、边远库区等地村庄,本来就资源匮乏,大多又是生态敏感区,经济发展缺乏各种要素支撑,政府与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如绕过搬不走的山,借助易地搬迁的集聚发展,来实现脱贫、解危、水源保护、生态修复、乡村振兴等的共赢。

丽水一手做“居住文章”,另一手则苦下“产业功夫”,通过要素集聚、改革配套等,让农民搬下山后,稳得住、富得起。2001年,云和县就提出“小县大城”战略,先后建成了48个异地安置小区。如今,全县近80%的人口在县城居住,93%的学生在县城读书,96%的企业在县城发展,城镇化率近70%。

记者看到,通过十多年坚持不懈抓易地搬迁工作,一大批传统村落在丽水得到有效保护,为后续整体开发运营守住了资源。现在,工商资本进入后,很多村成了民宿、文创、康养等新型业态的聚焦点。与此同时,住、业、人的统筹集聚,也为山区农民找到了一条致富道路,农民收入增幅连续10年位居全省首位。

据了解,目前,丽水已形成了小县大城、众创空间、解危除险、幸福社区四种县域的易地搬迁模式。而针对仍有4.2万余户农户住在“背山面水”有潜在威胁区域的情况,2019年,丽水全面启动“大搬快聚 富民安居”工程,计划在5年内完成15万山区农民的搬迁任务。

品牌化:打通“两山”转化渠道

“85后”姑娘张建芬,身着白色风衣,手持白色手机,驾驶白色奥迪轿车,种植的作物都是“白色系”——白色的黄瓜、茄子、辣椒等,就连基地所在的山头也叫白鹤尖。

张建芬头脑活络,2014年刚入行时,就将“白鹤尖”注册为商标。此山在云和县小有名气,但推向市场后,却无人问津。在参加完一场品牌培训后,张建芬豁然开朗。

丽水生态农产品众多,却很零散,主体又普遍偏小,单品类品牌不足以带动全域农业发展。于是,丽水在2014年推出了全国首个地市级的全品类区域公用品牌“丽水山耕”,由政府进行背书,组建国企农投公司负责运营管理和传播推广。

张建芬看到后,马上申请加入市生态农业协会,成为首批授权使用“丽水山耕”的会员。还别说,初出茅庐的小姑娘,仿佛一下子找到了门道,产品经营得风生水起。除了网上卖、做定制,近两年,张建芬的产品还打入了民宿市场。

谈及丽水民宿,与当地“业”的统筹密不可分。从2013年开始,市里每年投入1000万元,重点用于农家乐和民宿示范项目建设。7年间,丽水累计发展4300多家农家乐、民宿。在做法上,丽水同样采取品牌化战略,取名“丽水山居”。

吃住自古难分家,“丽水山耕”和“丽水山居”的联姻自然也水到渠成:农产品摇身一变成了旅游地商品,农家乐、民宿里专门设置了货架专柜。对于经营业主而言,通过推销“丽水山耕”产品,也能增加经营内容。

之后,丽水的“山上文章”又添新成员。面对日益火爆的乡村旅游,“丽水山景”品牌应运而生,同样覆盖全市域。3个品牌气质相投、门当户对,在各种场合经常相互植入、相互代言。

在黄力量看来,品牌绝不是取个名字这么简单,其背后是一种系统化、差异化的战略思维,既能通过这样一个载体,将分散的资源进行紧密整合,又能直接帮助相关主体将产品推向大市场,并实现溢价销售,同时还能借助品牌之间的强强联合,进一步提升综合价值和竞争力。

尽管丽水的“三山”联姻才刚起步,但在丽水,品牌已发挥出重要价值,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金钥匙”,也日渐成为一种共识、一种黏合剂。而如今,说到丽水,人们不再有“偏僻落后”的刻板印象,取而代之的都是“绿色生态”“健康养生”等标签。

据了解,接下来,丽水已准备择日正式推出“花园乡村”品牌,将其作为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丽水样板,目前正在构建体系、制定标准,又将开启一段新的征程。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丽水大书“两山”文章”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320/69146.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