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畜牧养殖 » 正文

新生牛犊护理注意事项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18  浏览次数:81243
内容摘要:农村很多地区都有养牛产业,现在养牛已经成为很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项目了,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很多养殖户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这时候唯一要做好的就是牛犊的护理工作了。在牛犊出生后,这些事项养殖户一定要注意!

农村很多地区都有养牛产业,现在养牛已经成为很多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项目了,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很多养殖户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这时候唯一要做好的就是牛犊的护理工作了。在牛犊出生后,这些事项养殖户一定要注意!

1、窒息

在出现难产时,犊牛在母牛子宫中因粘液和羊水的长时间堵塞而出现窒息症状。窒息严重时,犊牛呼吸停止,粘膜苍白,全身松弛,只能摸到微弱的心跳;呈假死状,这时候必须要进行人工呼吸,当然不是跟人的一样嘴对嘴,是犊牛头部放低,后躯抬高,由一个人握住两前肢前后来回拉动,交替扩展压迫胸腔,另一个人用干毛巾擦净鼻孔和口腔的粘液和羊水;必须要有耐心,直至出现正常呼吸才能停止。

2、便秘

新生犊牛24小时内不排胎粪,且表现出不安,拱背,翘尾想排粪但却排不出;这种情况几乎很少发生,需要注意的是牛犊出生1至2小时内必须喝到初乳,必要时清洗消毒下母牛乳房再给小牛犊喝干净卫生的初乳。有的弱仔,需要挤奶喂,精心护理两三天就好了,这点很重要。

3、脐炎

脐炎是犊牛出生后脐带断端感染细菌而发生的一种炎症。脐带部位表现肿胀,甚至流出带有臭味的浓稠脓汁;牛犊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等症状。在牛犊出生之后,将脐带在距离腹部10厘米处剪断,并用5%碘酒浸泡下消毒。若是发炎,脐部先剪毛消毒,要用青霉素普鲁卡因注射液在脐孔周围皮下分点注射,并于局部涂以鱼石脂拌青霉素;如有浓肿和坏死严重,应先排挤出浓汁和消除坏死组织,用消毒液清洗干净后,再涂上鱼石脂和青霉素混合来涂,最后用绷带包扎好,必要时可小剂量打点消炎针。

4、受寒

犊牛初生后应及时清除掉口鼻内的羊水,防止羊水进入肺部而造成异物性肺炎,或羊水吃进肚中而影响消化能力。身上的羊水可让母牛舔干,这样有助于促进胎衣的排出与增进母子感情,若母牛不舔或天气寒冷等情况下,可人工采用毛巾或麦麸擦干。此外犊牛初生后前8~12个小时,必须做好保温工作,最好使温度达到20℃以上(越接近于母牛体温越好),不然则容易出现受寒腹泻、发病或活力下降。

5、断脐

不少饲养员会在犊牛出生后马上进行断脐,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太好。犊牛出生后5~10分钟再进行断脐,一来可以有效缓解犊牛缺氧状态,对提高犊牛体质与活力有较大的帮助;二来脐带血中含有大量造血干细胞,对犊牛后期的体质、免疫力、生长速度非常关键,应尽可能减少脐带血的丢失。犊牛断脐前将脐带血回挤一下,然后从3~5厘米处断开,并用碘伏对脐带及周围进行消毒(至少进行3~5天),另外应尽可能避免对脐带进行结扎,让其伤口敞开自然干枯、脱落即可。

6、踩伤

避免犊牛被踩伤或压死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尽可能选择母性较好的母牛留种,并做好母牛分娩前后的保健工作,促进母牛产后恢复;加强产房温度的控制,当温度过低时牛会扎堆取暖、犊牛会趴窝在母牛身边,这样踩伤或压死的几率便会大大增加;尽可能一头母牛一间产房(或一个栏),避免将产犊母牛放入大群进行饲养;减少对牛的惊吓;饲养员多进行巡圈,尽可能做到产房24小时不离人。

7、初乳

犊牛出生后应尽早让其吃上并吃足初乳,以便从母乳中获取营养与母源抗体。当犊牛不能自行吃上初乳时,应进行人为辅助,对于一些不知道吃奶的犊牛,可将乳汁挤到手指放入犊牛口中让其吮吸,慢慢的便可以形成条件反射正常吃奶。犊牛出生后前3天,饲养员一定仔细观察犊牛吃奶情况,以及母牛奶水质量等问题。当母牛泌乳量不足时应增加营养与催乳,或者对犊牛进行寄样或人工哺乳;当母牛患乳房炎时应停止对犊牛的哺乳,以免犊牛吃了坏奶而出现拉稀。

对于繁育牛场而言,若想提高效益关键在于生得多、死得少、长得快,因此养殖户们务必要做好牛犊的护理工作,让其生长为健康、体质好的牛犊,有利于提高出栏效率,减少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新生牛犊护理注意事项”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318/71037.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