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技术 » 畜牧养殖 » 正文

鸭苗怎么孵化?这七点建议你都要掌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16  浏览次数:81332
内容摘要:鸭苗怎么孵化?很多养鸭新手的鸭苗成活率不高,首先就卡在了孵化这一步骤上,此时如果你的孵化方法不恰当,后期鸭苗可能不仅长不大,死亡率也高。下面一起学习鸭苗孵化的七大要点。1.预热种蛋从贮藏室取出后,要在

鸭苗怎么孵化?很多养鸭新手的鸭苗成活率不高,首先就卡在了孵化这一步骤上,此时如果你的孵化方法不恰当,后期鸭苗可能不仅长不大,死亡率也高。下面一起学习鸭苗孵化的七大要点。

1.预热

种蛋从贮藏室取出后,要在孵化室内自然预热,待蛋表温度达到室温后即进行码盘入孵,码盘位置与贮存时一致。另外,孵化机事先清洗、消毒、调试,并要预热。

2.孵化温度和湿度的要求

如果把孵化机传感器放在孵化机内蛋盘外面的空间里,在入孵后第1-7天孵化机空间温度为38.5度,第8-25天为38度, 第26-28天为37.度,如果把孵化机传感器放在蛋盘里的种蛋上,则从始至终保持蛋温37.8-38度即可。孵化湿度根据孵化机不同而区别,电热管直接 放在孵化机内加温的老式孵化机,机内风很大,入孵后第1-24天孵化湿度60%,第25-28天为70%。用暖风加热,机内风机较小的孵化机,入孵后第 1-24天孵化湿度50%,第25-28天为60%。

3.翻蛋

在入孵后第1-26天,每隔2-3h要翻蛋一次,每日翻蛋8-12次,翻转角度为90度,以使胚胎各部分受热均匀,防止胚胎黏壳。如果孵化机内各处温差±0.5℃,则每日要调盘一次,即上下蛋盘对调,蛋盘四周与中央的蛋对调,以弥补温差的影响。

4.照蛋

第1次照蛋在孵化后第7天进行,通过照蛋,捡出无精蛋和死胚蛋。受精蛋胚胎发育正常,血管呈放射状分布,颜色鲜艳发红;死胚蛋颜色较浅,内有 不规则的血环、血弧,无放射状血管;无精蛋发亮无血管网,只能看到蛋黄的影子。第2次照蛋在入孵后第26天进行,以删除死胚蛋,活的正常胚蛋移入出雏盘和 出雏器。活胚蛋呈黑红色、气室倾斜、边界弯曲、周围有粗大的血管;死胚蛋气室周围看不到暗红色的血管,边缘模糊,有的蛋颜色较浅,小头发亮。在孵化过程不 定期地抽检胚蛋,以便掌握胚胎发育情况,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

5.落盘与出雏

鸭种蛋孵化至26天,应将活的胚蛋落盘。落盘后要按种蛋孵化的温度与湿度要求来控制温度和湿度,即较前一孵化阶段,温度适当降低,而湿度适当增加,以利出雏。为保证有足够湿度,应适当增加水盘数量,保持水盘内的清洁,以利水分蒸发。鸭种蛋孵化至第27.5天即开始出雏,满29天出雏完毕,鸭雏出壳后,在出 雏器内要停留至羽毛干透,而后取出,放入育雏室或箱中。拣雏过早,幼雏羽毛未干,对环境适应性差;捡雏过晚,幼雏羽毛干后四处活动,鸭雏可能自行爬出,掉 入水盘淹死。出雏期间应尽量少开照明灯,只在捡雏时开灯,以免幼雏爬行时损伤关节。一般2小时拣雏一次。

6.孵化管理

鸭蛋在孵化期间,每日定时观察温度和湿度(如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并做记录,一般每2小时检查记录一次。定时往孵化机的水盘内加水,定时翻蛋。注意通风换气及仪表、指示器的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排除故障。

每次孵化工作结束后,应将孵化器、出雏器及用具进行彻底清扫、刷洗和消毒。

7.孵化效果的检查与分析

每次孵化结束之后应统计孵化成绩(入孵蛋孵化率、受精蛋孵化率),并进行分析,以便总结,积累经验,提高孵化技术水平。一般来说,人工饲养的种鸭,头照无 精蛋不超过5%,死胚蛋不超过3%。如果死胚率过高,多是由于种蛋保管不当、孵化温度过高或过低。无精蛋过多,则多是种鸭群雌雄配比不当、种鸭患病、公鸭 雄性不强和没有射精能力等原因。

照时死胚蛋不超过5%为正常,死蛋过多往往由种鸭饲养不良、胚胎营养不足、孵化温度不适宜及通风不良所致。孵化末期移盘 后死胚蛋为6%-7%,如死胚蛋过高可能是中后期孵化条件不良,主要表现啄壳不出的死胎较多。收集鸭种蛋,从收集直至入孵,要尽量减少人为的不利干扰,以 确保有较高的孵化率。

综上就是鸭苗的孵化要点,如果养殖户朋友想要自己孵化鸭苗,这几个事项是一定要注意的。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鸭苗怎么孵化?这七点建议你都要掌握!”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316/7106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