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国际社会亟须强化合作应对蝗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3-11  浏览次数:81069
内容摘要:近期,20多个国家遭受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其中位于东非的非洲之角国家灾情最为严重,当地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受到严峻

近期,20多个国家遭受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沙漠蝗虫灾害,其中位于东非的“非洲之角”国家灾情最为严重,当地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受到严峻考验。目前东非蝗虫还在不断繁殖,新的一波蝗群即将来袭,国际社会亟须采取更有力措施共同应对蝗灾,避免人道主义危机的发生。

2月25日,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联合国负责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洛科克和世界粮食计划署执行主任比斯利共同呼吁国际社会提供更多资金,以应对正在肆虐的蝗虫灾害。

近几个月来,严重蝗灾席卷了从西非到东非、从西亚至南亚20多个国家,受灾面积总计1600多万平方公里。其中,东非灾情尤为严重。东非政府间发展组织气候预测与应用中心日前警告说,随着雨季来临,“非洲之角”的蝗虫产下的卵将在3月和4月形成新的蝗群,这可能进一步加剧灾情。

国际评级机构——

蝗灾将考验该地区国家的粮食储备能力

从去年12月起,严重蝗灾席卷了整个东非地区。目前蝗虫群已从原来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三国扩散到吉布提、坦桑尼亚、厄立特里亚、乌干达、南苏丹等国。

在社交媒体上,非洲蝗灾的视频被大量转发。蝗虫群如乌云般笼罩在庄稼地的画面触目惊心。“一小时内,它们就可以摧毁一切。”肯尼亚的一位农民感叹,尽管蝗群出现后,当地有关部门就开始喷洒杀虫剂,但这不足以挽救他的庄稼。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形容说:“现在蝗虫群的面积已经能和一座大城市相比,这种现象每天都在恶化。”

沙漠蝗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具破坏力的迁徙性害虫之一,每天可随风飞行达150公里,存活时间3个月左右,占地一平方公里的蝗虫群一天的进食量与3.5万人的口粮相当。蝗灾将令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索马里的1200多万饥饿人口生活更加艰难。即将到来的第二轮蝗虫入侵也将威胁到东非地区2500万人的粮食供应

蝗灾已让东非国家农业遭受重创。据估计,肯尼亚有超过7万公顷土地受灾;吉布提全国的农牧场中有80%以上遭侵害,28万人面临饥荒;埃塞俄比亚约有6.5万公顷作物受灾,2200多万人口的粮食短缺问题更加严峻;在南苏丹,蝗灾可能会使业已紧张的粮食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

东非地区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除肯尼亚以外,东非国家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数的65%以上。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的最新报告指出,蝗灾将考验该地区国家现有的粮食储备能力,加剧这些国家的通胀压力。

联合国粮农组织——

必须抓住防治“窗口期”迅速行动

飞机大面积喷洒杀虫剂被视作抗击蝗灾最有效的手段,东非多国已出动军队参与抗灾。乌干达军方动员1000名陆军士兵帮助应对蝗灾,但乌干达农业部国务部长阿格雷·巴吉尔坦言,由于沙漠蝗虫来得比预计早,政府还未来得及购买用于喷洒农药的直升机和无人机。

薄弱的经济基础制约着非洲国家的防治能力。埃塞俄比亚仅有3架喷洒杀虫剂的飞机,肯尼亚仅有5架。肯尼亚农业首席秘书哈马迪·博加表示,由于当地公司“没有大量农药库存”,杀虫工作推进缓慢。而在遭受饥荒的厄立特里亚、南苏丹等国,根本无力进行有组织的空中喷洒行动。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表示,蝗虫继续在东非地区肆虐,导致应对成本翻番,目前至少需要1.38亿美元。联合国粮农组织已为帮助该地区抵御蝗灾发起一项7600万美元的筹款计划,但至今只落实了2000万美元,且一半来自联合国应急基金。

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当3月雨季来临,东非大部分地区植被长出来后,蝗虫的数量可能迅速增长500倍。这意味着,一旦错过了目前的防治“窗口期”,东非地区可能暴发更大规模的蝗灾,将对今年的粮食生产造成毁灭性影响。“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避免全面灾难的暴发。”屈冬玉最近在媒体上呼吁。

对于如何防治新一轮蝗灾,“全球防治蝗虫倡议”成员、法国科学家西里尔·皮乌认为,建立预防性的管理系统至关重要,“蝗虫通常成群分布在降雨良好的半干旱地区,通过远程监测土壤湿度可以比仅观察植被变化提前3至4周预警”。皮乌建议,各国需要有专门机构尽早跟踪和定位蝗虫的分布、生长阶段和种群大小等,在蝗虫成群聚集之前采取预防性措施,用生物农药将还未长出翅膀的蝗虫杀灭。

气象学家——

气候变动导致极端天气多发加剧灾害

西非和萨赫勒地区在历史上是沙漠蝗虫灾害的频发地,但像目前如此大规模的灾情并不多见,上一次粮农组织对非洲国家发布严重蝗灾警告要追溯到2003年至2005年。

专家普遍认为,此次蝗灾与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密不可分,罕见的长时间降水为蝗虫繁殖带来有利条件。古特雷斯在不久前闭幕的非盟峰会上说,影响非洲许多地区的蝗虫数量和规模是空前的,气候变化是加剧蝗灾的重要因素。

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蝗虫防治专家基思·克雷斯曼分析认为,印度洋上空气旋活动频率的增加,与“非洲之角”蝗虫群的增殖有着直接关系。根据克雷斯曼的研究,沙漠蝗虫危机可以追溯到2018年5月,一个热带气旋越过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一片空旷沙漠,在沙丘间形成了短暂的湖泊,沙漠蝗虫借此繁殖。5个月后,另一个热带气旋导致也门和阿曼边界附近的降雨增加,使得蝗群进一步向西行进并产卵。在适当的气候条件下,新一代虫卵的繁殖能力可以是前一代的20倍。到了2019年夏天,蝗群越过红海和亚丁湾抵达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东非地区异常的强烈降雨让蝗虫规模急剧扩张,形成现在的严重灾害。

东非蝗灾的形成证明,气候变化正在让全球不同地区产生连锁反应。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一篇文章引用了气象学家鲍勃·汉森的研究指出,全球气候变暖让印度洋上的类厄尔尼诺现象不断增加。当地球升高1.5摄氏度时,这种现象就会成倍发生,给阿拉伯半岛和东非带来暴雨,也会造成澳大利亚的高温干旱,引发森林大火。文章总结道,“人类活动使海洋环流模式发生了不利的改变,引发了一系列异常的自然现象”。为应对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影响,专家呼吁,世界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考验人类生存环境的种种危机。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国际社会亟须强化合作应对蝗灾”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200311/6902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