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自救与政府助力的转型销售
眼下正是大棚草莓的收获季节,而巢湖市烔炀镇唐嘴村草莓种植户秦兰平和丈夫守着12亩草莓大棚却满脸愁容。草莓园就在滨湖大道边上,往年正月里的新鲜草莓十分紧俏。可疫情一来,很多人都不出来了。虽然他们现在也在设法寻找销售门路,但很难消化掉每天400多斤的草莓产量。
与秦兰平一样,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安徽多个地方的鲜活农产品让种植养殖户在销售上犯起了愁。不过,大多数种植户在疫情当前,迅速调整思路,不等不靠,通过社区销售和网络销售,将鲜活农产品进行线下配送,既解决了销售难题,也方便了“宅”在家里的群众。
“给我来2斤白茄子,2斤蘑菇;给我来6条昂鱼。”2月17日下午,在巢湖市城市之光小区西大门外面,吴来全的电话一直打个不停,他手机微信上面有一个群,排满了买菜居民的订单。吴来全是巢湖市吴记特种鱼养殖场的老板,他在中垾镇三圩村承包了120亩水面养鱼,其中,成鱼塘80亩,亩产3000斤左右。受疫情影响,还有几万斤鱼亟待销售。
随后,在巢湖市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吴来全办理了绿色通道通行证,通过自己建立的“无公害农产品鱼”微信群在网上卖起了水产品。按照微信下单,商品配送到购买水产品居民的小区门口。现在每天平均销售额能达到5000多元。除了自己卖水产品外,他还帮助周边农户带货销售,帮助他们解决番茄、蔬菜、畜禽等农产品销售难题。
当日下午,在巢湖市东坝口,槐林镇开明生态农业负责人汪晓多很忙碌,他一边对照微信订单,一边与下单的居民联系。疫情防控期间,他在市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也办理了绿色通道通行证。每隔一天送一次,配送的品种主要是禽类和少量水产,每次送货量价值7000多元。这让他线上线下销路都不成问题。
据了解,目前巢湖市共有种植养殖大户1000多家,亟待销售的蔬菜和水果有几百万斤,水产品有40多万斤。采取自救自助的有二三十家,主要方式与吴来全和汪晓多一样,采取网络销售和社区销售。巢湖市农业农村局技术员王旭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该市部分鲜活农产品出现滞销现象。当地农业农村局及时摸排种植养殖大户的滞销情况,一方面通过媒体平台发布滞销信息,一方面帮助他们开展社区销售和网络销售以拓宽销售渠道,同时,在生产基地和市民之间建立一个直销渠道,不仅有效解决鲜活农产品销售难,同时也满足了市民“菜篮子”的需求。
春耕生产和疫情防控“两手抓”
这两天,在肥西县官亭镇江夏社区的蔬菜瓜果大棚里,在严格的防疫措施下,农民正在移栽早西瓜。在江夏社区千亩连片稻虾共作基地,农民正在给小龙虾喂撒食料。“目前天气逐渐暖和起来,小龙虾开始出来觅食了,如果这个时候小龙虾吃不到足够的食料,到秋季就会呈现出紫红的铁壳色,价格便宜不说,商家还不愿意购买。”稻虾共作养殖协会会长王世华如数家珍,“春季及时喂食就完全不一样了,到秋季的大龙虾全身呈白肉色,看上去鲜嫩光亮,不但价格高,各地商家还纷纷提前抢先预定,这都是我们这几年逐渐总结出来的养殖妙方。”
“疫情防控正处在关键时期,目前我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陆续展开春耕生产,争取农民今年的收入不受影响。”江夏社区党委书记夏伦广介绍,该镇结合各村、社区不同的产业分布,提前谋划春季农业生产,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有序展开春耕备耕工作。该镇江夏社区农民日前已陆续开始了大棚早西瓜移栽、栽植桑树苗、小龙虾喂食等农业生产工作。针对春耕生产人员相对密集和集中,疫情防控情况复杂,该社区全面加强对劳务人员的健康筛查,对进入生产田间的人员每天进行体温测量,要求必须佩戴口罩,把疫情防控真正落实到田间地头;同时加强对劳务人员普及疫情防控知识,防止疫情通过农业渠道传播。
“和往年相比,农技人员改过去办培训班上大课为‘一对一’的具体指导,工作量成倍增加。据统计,全市农技人员走访规模种植大户5000多户,占大户数的60%以上,发放科技明白纸6.5万份,帮助大户制订年度生产计划2340余份,通过手机短信、微信群发放科技资料85条,受益农民10万多人。”安庆市农技推广中心主任陈再高介绍,他们通过走访种植大户了解当前困难及时给出建议和帮助。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已经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春耕备耕农机化生产工作,提出在当前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加强对春耕生产农机化工作的组织指导,确保农机春耕备耕与疫情防控工作“两手抓、两不误”。截至2月17日,全省共投入春耕备耕工作劳力321.87万人、农技人员12538人次,完成追施肥料1917.47万亩,除草2082.04万亩,清沟沥水1341.9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