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疫情图”看似简单,从技术上也不难突破,但在其背后,却是一场事无巨细、庞大而又精密的科学智控。
速度:复工申报“跑零次”
杭州市萧山区的民营经济全国有名,除了工业和服务业外,还有200多家区级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截至2月18日,这些农企中已有八成复工。在浙江省名列前茅的速冻食品出口企业“银河食品”中,记者看到,大部分生产线已经顺利运转,超过一半员工返厂上岗。
据了解,为加快恢复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保供,萧山区简化农企复工审批程序,将农产品加工和配送企业列入“白名单”,并建立联络专员制度,“一对一”服务复工企业,下地头、进车间就地帮助企业解决各种难题。
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截至2月17日,全省618家涉及“菜篮子”产品生产重点企业中,已有495家复工。地处杭州市临安区的“锦海农业”,承担着全省70%以上早稻育秧基质供应,倘若供应不及,恐影响全省早稻生产。经过多方合力,“锦海农业”于2月16日正式复工,库存基质陆续发出。
在浙江,无论是农业企业,还是工业企业,很多地方的复工速度都令人惊奇。分析原因时,记者发现,除了提供给力、及时的各项服务之外,同样发轫于浙江的“最多跑一次”的改革经验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电商之都,到大数据之都,杭州市此次又在“数字防疫”上一马当先。2月8日,杭州市上线企业复工申报平台。企业通过审核备案后,员工须每日健康打卡。而与之对应的是,杭州另一大创举——健康码。
所谓健康码,即由市民或返工返岗人员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形成的二维码。一人一档、一人一码,以红、黄、绿分别代表14天隔离码、7天隔离码、自由通行码,既能有效进行员工健康关怀,也便于政府对公共区域人员健康情况进行有效排查。
杭州市的钉钉企业复工平台和健康码,马上引起了省里的高度关注,并快速推广至其他地市,乃至全国。由此,企业复工可实现“零次跑”,政府也能提供更高效精准的服务与监管。
精度:快速不等于放松
当然,也有人担心,快速复工会不会带来“副作用”?对此,浙江早有谋划,在整套精密智控的机制设计中,除了“一图”和“一码”,还有“一指数”,即“管控指数和通畅指数”,其主要用于评价衡量各设区市党委、政府“两个着力”(着力防输入、防集聚和着力通畅物流、人流、商流)的风向标。
三者联合之下,为疫情防控的分类管理搭建起精准、严密、智慧的科学体系,而并非一哄而上,或者简单粗暴的“一关了之”。在浙江有个形象的说法:让该静的继续静下去,让该动的有序动起来。
很多地方政府表示,这种分类管理措施,不仅可大大加快企业复工复产的速度,还能有效避免防控“一刀切”,从而大大降低疫情防控成本。
记者采访发现,精细化的管控理念还体现在企业复工前后的种种细节。复工前,许多地方都不约而同派出了驻企专员,指导帮助企业落实防控措施,解决复工复产的各种难题。复工后,对企业则有一系列的“硬杠杠”要求。比如,日常空间必须每日防疫杀毒,公共空间必须佩戴口罩,用餐推行分时、分批或分餐制,等等。
现在,浙江的“五色疫情图”进一步细化到乡域,相关省级部门也各显神通,推出与之对应的复工“五色图”、交通“五色图”、物流“五色图”,便于各地结合实际进行调整优化,推动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
温度:政府服务到底
2月16日22点多,随着列车缓缓驶进站内,近300名贵州籍旅客终于从贵阳抵达杭州。这是全国首趟复工人员的定制专列,杭州帮助60余家企业接回了员工。
连日来,为了帮助企业接回外地工人,浙江各地政府可谓诚意满满:金华所辖的10个县(市、区),对口包干10个疫情“绿色”低风险劳务输出地,组织安全健康的劳务人员返岗复工;嘉善县包下专机,从四川接回了154名返岗员工;宁波对自行返甬务工人员给予交通补助;在湖州,企业统一组织市外员工包车返回的,费用全由政府埋单。
包车、包机、包专列接回员工,只是各地复工复产“服务菜单”中的一项,很多地方从简化手续、做好配套、出台含金量十足的政策等入手,为企业提供更优营商环境,更不乏诸多暖心细节和创新手段。比如,针对疫期和疫后可能出现的市场价格大幅波动造成蔬菜种植亏损风险,浙江推出了蔬菜价格指数保险,农户只需承担保费的5%。
除了面临返工难,不少农业生产主体还出现了卖货难、农资供应难的问题。对此,诸暨市农业农村部门就专门组建了一支服务小组,重点支持农业生产资料生产、调运和供应,同时帮助农户解决生鲜农产品的销路问题。
对浙江在此次疫情阻击战中出现的种种做法,不少公共管理学专家认为,这些都与浙江常年所坚持的“服务型政府”建设密不可分,更折射出一种敢于担当、敢于创新、开放包容、实事求是的治理勇气和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