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回家过年,母亲很理解我,让我注意安全”
大年初一,晚上9点。小食店里一位刚刚挂断电话的小伙子擦拭着眸中落下的眼泪,随后又若有所思地喝着羊肉汤,孤独身影与一窗之隔的灯火通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他叫王坤,今年21岁,是一名普通的按摩师。服务行业一年中鲜有一个正经的假期,特别是到节假日就更别想休息了。王坤的老家在陕西榆林。别看他年纪小,却已经是一个资深“北漂”,初中毕业就出门闯荡。而他的家人却希望他能离开北京,哪怕去县城找个工作,离家也不要太远。
“也不知道自己当时怎么就有勇气偷偷跑来了北京。”来到北京,成为千千万万“北漂”一员的他,没有得到如他想象的生活。没有文凭、没有技术,本就不多的积蓄很快便所剩无几。没想到这一干就是5年。说到这儿,他那留有泪痕的脸庞挤出一丝苦笑。父母总觉得他的工作不够体面,关于工作他也不敢说太多。电话里每一句“我很好”,都包含着无法言说的酸楚。
一碗羊汤,一轮明月,一通持续4个小时的电话连接着相隔千里的母子,他这颗一直“漂”着的心仿佛有了叶落归根的踏实。春节期间按摩店还在正常营业,店里严格监测每个人的体温状况,一天下来也没几位顾客。“老板鼓励大家留下来,给所有人‘三薪’。有几个已经订好票准备回家的同事也都退了票。”依旧坚守在岗位的王坤说。
炸丸子、酥鸡、炸鸡蛋泡泡、炸油糕、烩粉汤、炖羊肉……母亲给他发过来的照片,正是家里的年夜饭。看着那一桌丰盛的菜肴,他才仿佛真正地过了一个年。“今年没有回家过年,母亲非常理解我。”说到这儿,王坤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
“抱着自己要照顾的孩子就像抱着自个儿的孩子一样”
38岁的陈晓萍是一位月嫂,她的老家在河北衡水,刚出生20天的小陈放是她带的第15个宝宝。尽管选择不回家过年是很早就决定了的,但在疫情发生后,她的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儿打鼓:虽然丈夫在家,7岁的女儿还是让她放心不下。
今年1月初,陈晓萍刚刚来到小陈放家时,收到了7岁女儿患上流感的消息。在北京的陈晓萍十分着急。所幸女儿得的是季节性流感,两天后病情慢慢好转。在排除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可能之后,她的心才踏实下来,但女儿来北京过年的行程也因此耽搁。
来北京当月嫂的这两年里,这样的情形出现过几次。女儿平素里感冒发烧在所难免,每次都是瞒着先不让她知道。实在瞒不下去的时候,懂事的女儿会说:“妈妈,我没事儿!”一家人都能体会到她外出打工的不容易,都是报喜不报忧。“我真觉得亏欠女儿很多!”所以陈晓萍对每一位新生儿更是十二万分地小心照料。
在电话里女儿总是问她北京是什么样子,陈晓萍也因此习惯性地每到一处新地方就录下视频发给女儿看,承诺等她工作不忙了一定接女儿来北京。没想到这一拖就又是一个新年。
虽然这个年没能和自己的家人团圆,陈晓萍却和另一家人吃起了热乎乎的年夜饭。小陈放一家对陈晓萍能够留下来过年十分感激。年轻的父母缺少育儿经验,年长的爷爷奶奶实在没有精力照顾这么小的宝宝,陈晓萍十分理解这一家人的难处,大年三十一大早便出门买菜,做了一大桌丰盛的年夜饭。
女儿流感痊愈后,陈晓萍每晚和女儿通一次视频电话,每次都要询问体温情况。大年三十夜晚的这一通电话时间打得格外长。“已经快两年没有见到女儿了,却在这一刻突然觉得她长大了!”她平静地说,“虽然女儿不在身边,但抱着自己要照顾的孩子就像抱着自个儿的孩子一样,心里也就踏实多了!”
“虽然没能回家吃上年夜饭,但我们做的饺子出现在更多家庭的饭桌上”
今年可能是最不热闹的一个年,而一家饺子馆里却异常忙碌。后厨的师傅们麻利地包着饺子,外卖订单一单接着一单似乎在为他们鼓着劲儿。店里偶有的几位顾客,也是带着严实的口罩焦急地等待水饺打包。
大年三十凌晨1点,这家饺子馆接到最后一份订单后才停止接单。这是饺子馆一年中营业到最晚的一天。外卖小哥取走最后一单外卖,他们才开始张罗自己的年夜饭。
古文凤是饺子馆的服务员,49岁的她来自山东德州。“好在超市关门前又进行了食材的购买,不然还真撑不到零点!”今年过年饺子订单会有那么多是她意料之中的事情,可一直忙到凌晨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
“餐饮行业就是这样,饭点儿的时候我们正忙。我们都习惯了,就是苦了我儿子一直在等我一起吃这顿年夜饭。”古文凤的儿子今年20岁,特地从老家赶来跟母亲一起过年。一家人为了儿子上大学,一省再省,这顿团圆饭也是足足等了5年之久!“也不在乎这个把小时了!”纵然是一身疲惫,古文凤依旧谈笑风生。
儿子年轻还能坐车来北京,年迈的父母就只能在老家过年了。相思怎能不苦?只能多置办些年货寄回去,表表心意。母亲最爱吃的绿豆糕、父亲喝过觉得不错的二锅头自然是不能少,还有一样最特别——口罩。父母年纪大了,抵抗力不强,属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易感人群,在这样的特殊时期,古文凤对父母不得不多加叮嘱。
“虽然没能回家吃上年夜饭,但我们做的饺子出现在更多家庭的饭桌上,心里面也是热乎乎的!”古文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