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援外专家在塞拉利昂查看水稻长势。
2019年10月,送3位农业教师去往埃塞俄比亚,执行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组织的农业职教任务;11月,送两位农业专家前往厄立特里亚,开展农业技术援助……对于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对外合作办公室的高级工程师王江兵来说,项目规划、专家选拔、督察考核、项目管理都是他的工作日常,“就是为所有农业援外项目和援外专家服务的。”
王江兵的工作,是湖北省高度重视农业援外工作,积极开展农业外交,推进中非农业合作的真实写照。截至目前,该省已累计向非洲25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近2000名农业专家,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中国技术、中国理念、中国品种,造福当地农业发展,助力非洲人民脱贫。
2018年,在湖南长沙举办的南南合作高层论坛上,湖北省农业农村厅被授予“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特别贡献机构”,王江兵等农业专家被授予“个人特别贡献奖”。
薪火相传的农业援外精神
湖北农业援外已有40多年的历史,该省援外专家的脚步遍布刚果(金)、尼日利亚、布隆迪、塞拉利昂、布基纳法索等非洲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的援外专家前赴后继,克服工作、生活上的种种困难,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得到了受援国政府、人民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高度评价,彰显了中国农业专家的优秀品质。
时年83岁的农机专家冯家学是湖北农业援外专家的典型代表。20世纪80年代,湖北承接了国家级农业援外项目,对口援助刚果(金)(当时叫“扎伊尔”)。当时冯家学40多岁,上有老下有小,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响应农业援外的号召,他毅然决然来到刚果(金),不怕吃苦,扎下根来,在那里前前后后工作了10年,直到自己60岁退休。
“冯老师很厉害!”讲起冯家学的故事,王江兵特别佩服,他告诉记者,在刚果(金),冯家学被誉为“修理大师”,收了很多非洲徒弟。平常,他不但能帮助当地人修理拖拉机、旋耕机、脱粒机等农机具,还能帮当地人修理各式各样的二手家庭汽车。“冯老师跟当地人相处得非常融洽,常常一个星期都住在村里,跟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
冯家学的事迹也感染着王江兵。2009年到2010年,王江兵受命前往刚果(金),担任项目组组长。为了能够节省资金,他一个人带了4个箱子,里面装满了项目示范点要用的零配件、农机具等物资材料。当时刚果(金)动乱不断,经济受到很大破坏,老百姓生活异常困窘。项目示范点雇佣的保安,家里孩子多,吃不饱饭,王江兵和几个专家总是借钱给钱,借物给物,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湖北省是全国执行南南合作项目起步较早的省份之一,自1999年开始,就向马里、塞内加尔、纳米比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农业专家,是全国派出专业最全、人数最多的省份之一。
与此同时,湖北省还多次选派专家参与埃塞农业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布基纳法索应急农技项目等双边农业援助项目,并承担了中国援塞拉利昂水稻示范种植项目的实施,以及博茨瓦纳农业项目的考察和设计等援外配套任务……
广受赞扬的湖北农业技术
作为我国农业大省,湖北农业技术发达、种养殖经验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米袋子”“菜篮子”,“湖广熟,天下足”流传甚久。事实证明,湖北省无论是生产、加工、农机技术,还是管理经验,都对非洲国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中国的技术真了不起!”2014年,尼日利亚前总统奥巴桑乔高度赞扬了中国专家所做的杰出工作,高度评价了中国的农业技术。
是什么赢得前总统如此赞叹?
原来,湖北水产专家王义彬在援尼期间,在当地建立了稻田养鱼试验示范基地。经过不懈努力,他将当地的鱼苗育苗率从70%提高到95%,一举攻克了困扰当地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基地产鱼量实现了每公顷850公斤,甚至超过了中国稻田养鱼“亩产百斤鱼”的水平,效益成倍增长,有力促进了当地渔业的发展。
像这样的技术还有很多。畜禽专家探索出了一套地面平养人工受精的方法,将非洲养鸡人工授精率由原来的30%提高到90%;水利专家在非洲推行节水灌溉种植模式,推广了深井取水和节水灌溉法;水稻专家将非洲的水稻平均亩产由150-200公斤,提升到350公斤甚至更高……
塞拉利昂总统卡巴在考察中塞稻田示范基地的时候,亲自下田收割中国专家种下的杂交稻,称赞这是来自中国的“魔术水稻”,他说,水稻示范种植项目是塞中农业合作的典范,为塞今后农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不仅是带去中国技术和中国品种,湖北援外专家的务实作风和丰富经验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非洲的农业面貌。
湖北蔬菜专家邓正锐在纳米比亚试种土豆的时候,一位非洲农民从50多公里外赶来参加播种,还主动帮专家挖地。出苗的时候,这位农民又赶来了,跟着邓正锐一起观察出苗,学习管理经验。最后,他成功种出了更好的土豆,还成为了中国专家的“粉丝”。
自由移动的专家数据库
2018年5月26日,中国和布基纳法索复交。5月30日,王江兵接到了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的电话,要选派农机和水稻专业组成8人农技组团队,前往布国开展农业援助。
“挂上电话,我的脑海里就开始自动检索合适的人选。”王江兵说,当天晚上,办公室全体成员就进入了紧张的工作状态,纷纷用电话和微信联系合适的人选。短短几天,他们就完成了人员采集,并安排专家去农业农村部参加了应急项目的面试选拔、考察体检等工作。24天后,农技组所有手续顺利办完,成功飞赴布国。
“把前面几位专家送去北京之后,布方又提出新要求,希望还能来一位水利专家。”王江兵现在回想起来,还能记得当时紧张的节奏。一提起水利专家,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有过援外经验的湖北水利专家梁小平。电话打给梁小平,得知他正在天津机场,准备乘机回武汉。
“跟梁老师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他就答应了,马上退了机票,买了去北京的火车票。”王江兵说。后来,这支全部由湖北专家组成的农技组,不负众望,在水稻试验示范、水利工程建设、农机技术培训、推动布农业高级别团组访华等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受到布方的高度认可,农技组全体成员获得布农业与水利治理部颁发的突出贡献奖表彰,组长梁小平还在中国驻布使馆举办的中布复交一周年招待会上,获得了李健大使颁发的“中布友谊特殊贡献奖”。
短时间内快速选定合适的专家,选派后专家又能迅速进入角色、胜任工作,这样的工作效率绝非偶然。事实上,多年的农业援外工作,湖北省已经培养储备了一大批熟悉农业援外工作的专家人才。
“我们建立了一个援外专家库,囊括种植、畜牧、水产、农机、农村能源、农田水利等各大行业有意向出国援外的专家,目前动态专家库有300人左右。”王江兵介绍,每年还要定期选取部分专家进行英语培训和考核。在培训过程中,不仅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更注重团体协作能力的培养。在考核阶段,则会对外派专家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全面了解,综合评定。
1996年大学毕业就从事援外事业的王江兵,俨然已经把这份数据库装进了自己的大脑。无论是项目规划还是选派专家,他就像一个“自由行走的数据库”,与其他农业援外工作者一起,为湖北以及中国农业援外事业贡献着一份光和一份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