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们平均每天能生产菌棒1万棒,他们加班加点生产就是为了嘎查老百姓能在5月及时种上黑木耳。”内蒙古日报社扶贫工作队队长刘宵说,黑木耳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从制作菌棒到田间管理每个环节,都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为此基地从河北高薪聘请了技术人员,以保证木耳菌棒的质量和产量。“科右中旗也投入50万元支持我们进行技术改造,今年基地更新了锅炉,进行了地面硬化,还购入了3个液体菌罐。”
“多亏了黑木耳这个产业,使我家的经济负担减轻了不少。”察尔森化嘎查木耳种植户何旭芳的丈夫身患残疾需要长期吃药治疗,儿子刚刚考上大学费用支出很大,生活的重担全都压在了她一人身上。2019年,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认领了6000棒黑木耳。虽然第一次种植黑木耳,但在技术人员的指导和她的精心照料下,家里的黑木耳实现了丰收,600多斤木耳让她家增收了近两万元。
“这小菌棒是种植玉米收入的好几倍。我丈夫虽然身患残疾不能务工,但黑木耳管理起来简单又不累,今年我还要加大规模继续种植黑木耳。”何旭芳信心满满地说道。
眼下,察尔森化嘎查黑木耳不仅成为调整产业结构的法宝,让许多贫困户走上了脱贫之路,也让更多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菌棒生产季基地用工10多人,采摘木耳时用工能达到近50人,每人每日的工资收入有110元。”刘宵说。
“2019年,我们投入生产菌棒16.5万棒,收入达到20万元左右。今年我们准备加大生产规模,预计生产菌棒50万棒,全嘎查100多户老百姓每人口将增加2000元的收入。”察尔森化嘎查达常宝音图说,通过逐步扩大规模,这一产业也将辐射带动周边嘎查贫农牧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