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份实实在在、写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民生答卷。
脱贫攻坚兜底保障:1796万人、6.2万个、600亿元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2019年共有17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稳定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目标。全国4.1万个社会组织开展了6.2万个扶贫项目,投入资金超过600亿元。
这一年,云岭大地上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持续改善。新出台的《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意见》在农村低保对象认定上进行突破和细化,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帮扶纳入现行社会救助体系,综合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动员和引导省级89个社会组织,投入资金3.2亿元参与脱贫攻坚,16万贫困人口受益。
在江西,20.98万名江西城镇贫困群众在2019年脱贫。农村低保、扶贫开发两项制度紧密衔接,编密织牢全省近160万名农村低保对象、近20万名农村特困人员保障网。在失能特困人员方面,县级福利院采取集中照护、全面解决照料护理经费的方式,解决了全省4.3万名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护理难问题。
2019年7月15日,河南省鹤壁市民政局组织志愿者到市社会福利院慰问孤残儿童,志愿者和福利院的孤残儿童一起画画。面对几百万“贫中之贫、难中之难”的特殊群众,加大政策创制,增加民生资金投入,兜牢民生底线、破解发展难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原大地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目前,河南省99.2万贫困人口中,有低保贫困户72.3万人、特困供养贫困户13.4万人,合计占比86.4%,较好地实现了“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基本民生保障:4333.5万人、5247元、10.4%
2019年,是为期3年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的第二年,是重点整治农村贫困老年人、残疾人、儿童“脱保”“漏保”问题的一年。这一年,全国保障城乡低保对象4333.5万人,城市低保月人均标准617元,农村低保年人均标准5247元,同比分别增长7.4%、10.4%。全国登记认定慈善组织超过7500个,成立慈善信托261笔。
“着力解决只喊口号不抓落实、只见表态不见行动、不担当不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专项整治农村低保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并取得明显成效。”民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农村低保承担着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维护困难群众切身利益、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等重要职责。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是解决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最后一道防线。
这一年,高原上吹来了民政暖风。西藏自治区制定出台《2019年全区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要点》,围绕“突出治理重点,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实地核查,提升整改实效”,深入开展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工作。扎实开展农村低保实施中的“微腐败”治理工作。稳步推进西藏自治区申请救助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建设,为审批认定困难群众救助申请提供科学依据。着力解决贫困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脱保”“漏保”问题,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截至目前,累计清退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1.13万人,累计将4645人纳入低保对象(其中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432人)。
2019年,各地民政部门以零容忍态度出重拳、下重手,重点打击低保领域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聚焦农村贫困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脱保”“漏保”问题,深入开展清理排查,严厉惩治利用职务便利贪污侵占、优亲厚友等违法违纪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河北成立4个督查组,深入13个市及雄安新区的25个县(市、区)46个乡镇89个行政村开展专项督查。收到省纪委专项办转来督办问题线索3件、省厅直接接收问题线索16件、各市办理问题线索114件,全部依规办结。
内蒙古各旗(县、市、区)配合当地纪委监委,组织开展疑似财政供养人员享受低保排查工作,目前已整理分析52个旗县3546人低保信息。同时,设立农村牧区低保专项整治投诉举报电话、邮箱等,目前已受理农村牧区低保专项整治信访件15件,转办15件,答复13件;电话咨询(咨询政策)2件。
基层社会治理:46.1%、53万人、17.97亿小时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据官方数字显示,2019年全国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78.6%和46.1%,社会组织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商会脱钩改革全面推开,涉企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
其中,完成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调整事项20件。累计53万人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注册志愿者逾1.39亿人,志愿服务17.97亿小时。
贵州将社会治理的重心落到城乡社区。通过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深入推进,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两委”联席会议等制度进一步健全,村民民主协商广泛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进一步规范,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全面建立,“小微权力清单”普遍实施,打造了618个村规民约示范村。全省社会组织达到1.3万多个,初步形成了城乡分布、门类齐全、层次多样、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
以四川省为例,共清理不规范地名3931条、标准化处理3204条。指导5.2万多个村(社区)修订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巩固提升社会组织党建“两个覆盖”。推动在16个重点领域成立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134家行业协会商会全面脱钩。
民政暖流同样润泽了三晋百姓。在山西省太原市,颇受欢迎的老年公寓结合“结对子”“我们的节日”“志愿者活动”等,多层次、多渠道丰富入住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同市作为“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通过政策支持、示范引领、资金保障,积极扶持本地龙头企业参与养老服务,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善助老人、温暖家庭、服务社会”为总体目标,开展应急救助、医养康复、智能巡访、法律援助等“十大助老”服务,惠及老年人逾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