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建立稳定可持续产业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8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379
内容摘要:界首镇兴田村柑橘种植大户邹玉荣在采摘柑橘。三乡七肆六十屯,一渠两岸百里画。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史禄开山凿渠,引湘江济漓水
 

 

界首镇兴田村柑橘种植大户邹玉荣在采摘柑橘。

“三乡七肆六十屯,一渠两岸百里画”。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命史禄开山凿渠,引湘江济漓水,连接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

灵渠所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是“十三五”精准扶贫面上县。截至2018年底,全县累计实现3442户11944人脱贫和22个贫困村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5.53%降至2018年1.83%。

“如何让贫困村实现稳定脱贫?如何让贫困群众稳定、可持续地走向全面小康?农村的产业是重要的支撑。”兴安县委书记黄洪斌说,“这就要求,在脱贫攻坚中要科学谋划贫困村的长远发展,真正建立稳定、可持续的产业,建设生态宜居、产业兴旺的乡村。”

灵渠岸边,风景这边独好

距离兴安县城五公里的兴安镇三桂村东村,灵渠的南渠穿村而过,这里居住着世代看守灵渠的“陡军”后裔。沿着从灵渠引水的河渠,走在村里的硬化路上,满眼是郁郁葱葱的绿色,随处可见插着写有“陡”字的红旗点缀其间。石拱桥、竹林小道、壁照……每隔一段,就能看见一处匠心独具的乡村景观。村落中,青瓦白墙的传统桂北民居,彰显出古朴大方的气质。休闲广场、戏台已经完工,整个村子十分宁静,却隐含着蓄势待发的劲头。

2018年,兴安县正式启动“百村示范,千村整治”乡村振兴“百千工程”,计划用三至五年的时间,整合投入5-7亿元资金,在全县范围选择100个自然村作为示范村,1000个自然村作为整治村,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在推进‘百千工程’的过程中,兴安县创新机制,以奖补政策为引导,将主动权充分赋予老百姓,实行‘村事村办’,污水处理、改厨改厕改圈、微菜园和微花园建设、道路硬化、篱笆墙建设等,涉及的一系列集资、建设、协调工作,都交给村民小组(自然村屯)完成,县里只负责验收,验收通过即给予相应的奖补资金。”黄洪斌说。

三桂村党总支书记季永辉介绍,东村人出资100万元,结合农村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合宅基地20余亩用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垦复耕地,流转土地近百亩进行绿化、香化、花化,拆除低矮附房,整治湘桂铁路沿线环境,整治村内黑臭水塘。在镇党委政府的协助下,多渠道筹资筹劳500多万元完成了进村主干道硬化,新建了篮球场、生态停车场、休闲广场、戏台,完成给水管道铺设、村内古道修复、村内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由贫困村向小康村转变,用好灵渠文化和生态优势,乡村休闲旅游是好路子。下一步,我们要开启合作化道路,东村的农产品销售、餐饮、住宿等,将形成完善的经营方案。”季永辉说。

近年来,兴安县着手对漓江上游灵渠流域沿岸70余个自然村屯进行了改造提升、环境整治和设施完善,引导群众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创建农业旅游示范点、民居旅游示范带,开发精品旅游线路,乡村旅游正改变着灵渠两岸人的生活。

主导产业,三产融合见效

在界首镇兴田村,村民蒋年生和老伴唐双凤正在橘林里采摘着蜜橘。“我家以前种水稻,日子不好过。种蜜橘可不一样,现在的价格达到1.1-1.2元/斤,今年预计能收入5万元”。2013年,蒋年生为了治疗颈椎病,家中曾欠下3万多元的外债,成了贫困户。靠着7亩地的柑橘产业,他2017年还清了外债,2018年顺利脱贫。

兴田村所在的兴安县是红色湘江蜜橘产业(核心)示范区,涵盖界首镇、湘漓镇,主要种植南丰蜜橘和冰糖橙,总面积5.7万亩,其中核心区面积1.1万亩。示范区内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统一组织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内有龙头企业、水果包装加工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组织及家庭农场,形成了种植、加工、冷藏、销售一条龙的蜜橘产业链。

与此同时,核心示范区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界首渡口、红军指挥部“红军堂”旧址、光华铺狙击战旧址等红色旅游资源,充分发掘柑橘产业的休闲观光功能,开展采摘活动、创意农业体验等项目。示范区整合资源,建设大车头、屯川两个生态新村,并在湘江沿岸建设了总长约6.2公里的滨水休闲绿道,修缮了从界首渡口遗址到光华铺阻击战遗址的红军路(湘桂古道),重走长征路等红色旅游方兴未艾。

兴安县素有南方吐鲁番的美誉,溶江镇、严关镇是其葡萄主产区,兴安县以灵渠为中轴,规划了覆盖13个村委、110个自然村,总面积达6.6万亩的兴安县灵渠葡萄产业(核心)示范区,有贫困村3个,贫困户443户1567人。

示范区按照“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要求,在大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提升了示范区内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产业发展后劲得到进一步加强。同时,建设了灵渠(南渠)28公里绿道,建设了马头山庄五星级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点、三米驿站民俗文化村落、莲塘生态宜居新村、黄茅坝葡萄新村、葡萄文化展示中心等农业景观,将灵渠水韵、田园风光、新农村风貌、农闲山庄串联在一起,打造出一条优美的休闲观光旅游带。

“兴安县在谋划扶贫产业时,目光更加长远,更注重‘接二连三’,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开发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业,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转,带动就地城镇化,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黄洪斌说。

转型升级,奔向乡村振兴

兴安县的“5+2”特色产业,分别是柑橘、优质稻、甜糯玉米、猪、土鸡、葡萄和毛竹,“一乡一品、一村一业”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兴安县拿出3000万元资金,专门用于鼓励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为加强扶贫产业中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围绕县‘5+2’、村‘3+1’特色产业选育要求,兴安县成立葡萄、柑橘、银杏、猕猴桃、百香果、鲜食玉米、食用菌等10个技术攻关组,走‘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合作社、致富带头人、驻村第一书记等,把科学技术送到贫困户手中。”兴安县委副书记黄小桂介绍说,“技术的普及带来的是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今年南丰蜜橘价格在1元/斤以上,优质稻价格在2元/斤左右,水果玉米的价格在1.7元左右……为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从2010年起,高尚镇开始集成推广“稻—米—菜—花—肥”绿色高效粮食生产模式。每年4-8月全程机械化种植一季水稻,稻后免耕一季秋甜玉米,11月收获甜玉米鲜苞秸秆,其后撒播菜花,翌年2月-3月收获2批菜薹,到春季菜花盛开时,一片金黄的菜花,吸引游人驻足游玩。待菜花采收,菜秆还田,又是最好的有机肥料。现在,这一生产模式已成为高尚镇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全镇540户建档立卡户中有347户参与该模式的产业,人均增收3000元,并辐射带动崔家乡、白石乡等乡镇贫困户脱贫致富。

与高尚镇的扶贫产业不同,曾是自治区级贫困村的兴安镇源江村虽然位置偏僻,但拥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记者走进源江村,只见山上山下,尽是巨大的风车。源江村支部书记侯文告诉记者,以前村集体没有收入。2011年,源江村的风电项目启动,引进了365台风电机组;以20万元财政资金入股风电企业,每年预计分红2万元;政府投入23.5万元建成太阳能光伏发电站,每年收入1.8万元。源江村以资源入股,集体经济将进一步发展壮大。

近年来,兴安县瞄准光伏、风电等绿色新能源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兴安县利用财政资金投资923.7万元,为全县28个贫困村安装小型光伏电站,并入南方电网公司,每个贫困村每年可增收3万元以上;投资1780万元,为76个集体经济困难村和26个贫困村入股中电投广西兴安分公司,每个村每年的分红在2万元以上。目前,28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均超过了5万元,非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能达到3万元以上。

“兴安县要切实把扶贫产业做深做实,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在广西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黄洪斌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建立稳定可持续产业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1228/68365.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