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蔬菜种植户的品牌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172
内容摘要:冬至之后,天气渐冷。安徽省萧县青龙镇路口村,一排排冬暖式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虽然田野里寒意逼人,但西芹大棚里温暖
 冬至之后,天气渐冷。安徽省萧县青龙镇路口村,一排排冬暖式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格外耀眼。虽然田野里寒意逼人,但西芹大棚里温暖如春,满眼碧绿。该村致富带头人刘志强和村民郭红云、毛玉芬身着单衣,正查看西芹的长势。

“西芹不同于咱们以往种的本地芹菜,氮肥用多了就发苦,在市场上不好销售,卖不上价。”刘志强俯下身子,叮嘱刘隋一些注意事项。今年46岁的刘志强在2014年的时候还是贫困户,现在已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种植专业户,还成立了志强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带着乡亲一起种植经济作物,郭红云就是其中之一。

“种植经济作物可以提高效益,我觉得简单就想试试,真干了才发现不容易。”刘志强回忆起自己的创业史:2016年培育了6亩辣椒种苗,当年管理不善得了黑斑病,没效益;2017年年底一场大雪压坏了他十几个棚;2018年夏天那场台风加暴雨又浇了个“透心凉”,损失了好几万元钱。“连续这么几年,我意识到靠土办法种点菜自己吃、集市上卖还可以。当事业干、种优质菜,就得靠农业技术和专业设施。”刘志强说。

“咱这里市场上不缺菜,缺的是精品菜。”刘志强说,他考察了附近的种植基地和蔬菜市场,发现品种都很单一,用的也是老式大棚,抵御灾害能力差。要想整出点名堂,就得像电视里看到的山东寿光那样搞精品蔬菜种植。于是他到安徽和县与山东寿光等地取经,谋划种植精品蔬菜。

去年,路口村扶贫第一书记邱宏瀛帮村里争取到了项目,建起了一座现代化蔬果示范基地,并且和省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带来了优质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以西芹为例,过去本地没有人种。省农科院专家从山东寿光引进了新品种,手把手教技术。”刘志强告诉笔者,以前用土办法种本地芹菜,施一遍底肥就不管了。而西芹定植前要进行深耕翻土施肥相结合,墩苗期25天后追施一次肥,以后每次浇水还要配合叶面肥。

“这样精细化管理的结果是蔬菜产量高、品质好。”刘志强说,西芹成熟后秆茎粗壮、叶色鲜嫩,一个大棚一季算下来,能比本地芹菜增产3000斤。

“皖北冬天温度低,新式大棚克服了过去老式大棚缺点,提高了保温性能,可以种过去冬季不能种的花菜、西芹等精品蔬菜。卖了西芹后,马上种植茼蒿和上海青,春节后接上辣椒育种,一茬接一茬”邱宏瀛告诉笔者,今年安徽省第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产品,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接着政策“东风”和科研机构的技术依托,路口村上马了配套冷库项目,注册本土化蔬菜品牌,下一步将引进更多品种,带动整个村子发展精品蔬菜产业,让农民就近增收致富。

“这两年最大的收获是掌握了大棚生态蔬菜的种植技术,明年要增加品种,扩大面积。”刘志强说,明年准备再承包几个大棚,种出更多销路好的精品蔬菜,在市场中打造出自己的品牌。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蔬菜种植户的品牌梦”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1224/68304.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