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我国小麦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4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132
内容摘要:小麦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在我国有近5000年的种植历史,被誉为人类最古老的粮食所有谷物的祖先,
 小麦作为世界第一大粮食作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食物来源,在我国有近5000年的种植历史,被誉为“人类最古老的粮食”“所有谷物的祖先”,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那么,当前我国小麦产业的发展现状如何?小麦产业发展又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满足大众需求?

近日,2019中国小麦产业发展暨质量发布年会在江苏省靖江市召开,来自农业农村部、全国农技中心、部分主产省农业农村部门相关负责同志、国内外专家学者、粮商企业负责人以及种粮大户等就小麦育种研发、生产管理、流通加工、市场需求等各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表示,从近几年小麦品质检测结果和市场消费情况看,随着高产优质多抗小麦品种加快推广,小麦及其产品品质整体提升,优质麦面积不断扩大,呈现良好发展趋势。

小麦品质类型分布趋于合理 品种选育推陈出新

“扬麦13”“宁麦18”“中麦578”……在2019中国小麦产业发展暨质量发布年会现场,不同品种小麦制作而成的面包、蛋糕吸引了众多参会者驻足赏鉴。展台上的面包看上去蓬松细腻,闻起来香味浓郁。

据悉,此次小麦品种鉴评种类多样、过程严谨、标准严格。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从231个品种中筛选了9个优质弱筋小麦品种、16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34个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分别制作成蛋糕、面包和面条进行专家现场鉴评。最终,蛋糕类“扬麦20”“皖西麦0638”“扬麦13”“扬麦27”,面包类“中麦578”“新麦26”“郑麦7698”以及面条类“大地2018”“济麦22”“郑麦379”等品种在综合评价中分数较高,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会上发布的2019年中国小麦质量抽样检测结果显示,近五年新审定的达标强筋麦品种,数量占50%。“近年来,我国小麦品种不断增加,优质麦面积不断扩大,小麦产品品质不断提升。”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研究员胡学旭认为,当前我国小麦产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据介绍,为准确掌握、科学研判我国小麦品质变化,2003年起农业农村部安排专项资金,委托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对主产区小麦品种品质进行连续16年的跟踪检测,并从2006年起每年发布《中国小麦质量报告》,介绍评价中国小麦主要品种及其产品质量状况,为科研推广、生产管理、市场经营和食品加工提供小麦质量信息,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制定产业政策、农民科学选择优良品种、加工企业选购优质原料提供了权威依据和重要参考。

根据主产省统计,过去5年,我国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根据品种类型),强筋类小麦占21.2%,中强筋类小麦占19.7%,中筋类小麦占55.5%,弱筋类小麦占3.6%,相对于过去优质强筋弱筋小麦严重短缺的局面,我国小麦品质类型分布趋于合理。

胡学旭表示,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在紧抓小麦产量同时,长期不懈加强质量管理,开展了质量标准制定、小麦品质区划、良种补贴、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与服务等工作,对指导全国优质麦生产、提质增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质专用小麦占比达三成 绿色生产技术获推广

猗猗嘉禾,惟谷之精。其洪盈箱,协穗殊茎。走进江苏省靖江市西来镇的优质弱筋小麦产业化基地,可见麦苗葱绿,小麦长势良好。该基地积极推广优质品种,使用秸秆全量还田、精准定量施肥、病虫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做到全程机械化作业。

据了解,靖江弱筋小麦产业的发展采取“市场+基地+农户”“龙头企业+科技+基地+农户”等农商结合形式,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实行订单优质价收购,弱筋小麦商品化率达到95%以上。

西来镇的小麦产业化基地不仅是靖江小麦产业发展的一个环节,同时也是我国小麦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扬州大学农学院教授郭文善介绍,目前全国优质小麦播种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比例达到30%。其中,河南省集中连片规模化种植优质小麦达到1200万亩(2019夏收),河北省强筋麦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左右。

伴随着优质专用小麦的持续发展,绿色生产技术也在各地大力推广。据介绍,根据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和全国农技中心布置,近年来小麦专家指导组适时组织有关专家强化了品质提升、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在节种、节肥、节水、节药、省工等绿色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结合选用全国各地选育的一批适合现代小麦产业需求的优质专用与综合抗性强的品种,集成组装了不同生态区域的小麦绿色增产模式并在大面积生产中示范推广应用。

“近年来,我国绿色高质高产高效技术应用各具特色、针对性强、效用显著。”郭文善表示,我国在推广小麦生产技术方面需进一步优化小麦机播壮苗、高效施肥与节水灌溉等核心技术,实现常年高产、灾年稳产。同时,加大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轻简化、少人化、智能化技术研发力度,适应新时代新形势。

“我国小麦产量稳步增长,但还缺乏持续增长动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韩一军建议,小麦产业发展要调整生产布局,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不断夯实粮食产能。调整生产模式,继续推进土地流转,提高小麦生产户均规模和专业化程度。同时调整收储环节,在粮食收购以及储藏环节,尽量做到专种专收专储,避免因为混收混储所带来的小麦品质不稳定等现象。

体制机制配置管理 质与量平衡发展

据介绍,目前我国小麦产品与国外产品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应该认识到我国小麦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过硬优质品种后续改良迟缓、区域同种同品质程度低,还存在“两头少、中间多”的现象等。所以,小麦生产仍需进一步调整结构,做好量和质的平衡发展。对此,与会专家也进行了充分探讨。

针对我国小麦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标,中粮集团小麦部特聘专家万富世说,一是实现小麦生产量质协调。目前小麦“量”有余但“质”不足,如何实现量质协调、高质量发展,满足总量和结构供给平衡面临挑战,需要整合已有资源,以大局利益调整局部利益;二是实现按产业链体制机制配置管理。面对大开放格局,品种等要素竞争面临进口冲击,要适应产业化要求,产购脱节的体制机制必须加快改革。

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王步军表示,如何提升小麦品质,帮助加工企业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满足不同面制食品的制作需求,是我国小麦育种、栽培、加工、评价等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目标。

南方小麦交易市场总经理张春良认为,现阶段,大型企业持续扩张产能,行业整合加速。在消费市场细分化及高质量化的趋势下,产品品质与品牌优势成为赢取市场的关键。中小型面粉加工企业应加快转型升级,调整产品结构,围绕细分市场开拓区域特色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打造产品品牌。

中粮粮谷面粉管理部陈艳表示,中国人经历了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健康的过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消费者们在饮食方面有了越来越多特殊的需求,包括要求食物有机、低脂、低碳水化合物、高纤维、多谷物和不含过敏原,以及其他个人偏好等。因此,吃得营养健康迫在眉睫。

专家建议,为推动小麦产业提档升级,需要各有关部门、企业、种粮大户通力合作共同推动,深入开展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做大做强小麦产业联盟,加快优质专用小麦科技创新,完善优质专用小麦标准体系等。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我国小麦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1224/68302.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