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产业技术体系的组建与启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2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507
内容摘要: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逄少军(右三)和大连综合试验站成员并肩扯起杂交海带E25。每年五六月,海带收获的繁忙激活了山东半
 

 

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逄少军(右三)和大连综合试验站成员并肩扯起杂交海带E25。

每年五六月,海带收获的繁忙激活了山东半岛最东端的荣成。只见海带养殖筏架从近海数百米处向远海铺开,站在海岸远眺,一望无际的海带田上,养殖户们正忙着跟水温赛跑。因为海带喜冷,福建霞浦的收获季会整整提前一两个月,渔民们必须赶在天热之前收获,以保证海带优质优价。我国是全球藻类产品收获量最大的国家,北起辽宁,南至海南岛,14.4万公顷“海藻田”分布在所有沿海省份。2017年9月,农业农村部组建并启动第五十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自此,设于全国各地的19个岗位科学家团队以及建在藻类主产区的11个综合实验站团队正式上岗,开启科技助推藻类产业发展新征程。

为藻类全产业链提供科技支撑

“目前,我国海藻产业已形成育种、养殖、产品深加工及贸易等全产业链。海藻是来自海洋的一类独特农产品,广泛被国民经济需要,这是藻类能够进入国家产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原因。”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逄少军研究员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藻类按照生活环境分为海藻和淡水藻,海藻含有我们熟知的海带、紫菜、裙带菜、江蓠、羊栖菜等五大经济类别,淡水藻包括经济药用价值较高的螺旋藻、雨生红球藻等。藻类中海藻产量最大,占据我国藻类产量99%以上。

海藻栽培是真正的绿色碳汇农业,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海藻产业每年从海水中固定的碳、氮、磷总量分别为73.36、8.64和0.96万吨,在维护近海生态安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据最新统计,我国年产海藻干重234万吨,鲜重逾1500万吨,99%以上来自人工养殖,海藻产业年总产值580亿元,约占渔业总产值4.8%。这些海洋植物资源为我国藻胶、海洋药物、海水动物养殖、海藻食品工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原材料。我国藻类产量占据世界总产量2700万吨的50%,无论产量、栽培面积,还是栽培物种多样性、栽培及育种技术方法乃至产地范围,都稳居世界首位。

海藻也是我国最早开始规模化养殖的海洋物种,产业起步于大型褐藻海带的人工栽培。随着“海带夏苗技术”“海带南移技术”以及品种培育技术的突破和进步,我国海带人工栽培突飞猛进,栽培面积在全国南北快速增加。紧随其后,更多经济海藻如裙带菜在辽宁、山东,紫菜从山东到广东,江蓠从山东到福建,麒麟菜在广东和海南,羊栖菜在浙江等,陆续遍植沿海。

“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的任务是横贯产业链布局,围绕我国藻类产业重大技术问题,开展协同攻关。以大型龙头企业为引擎,打造科企样板,引领我国藻类产业沿着健康、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逄少军说。

科企合作开展重大协同攻关

张明付是大连海宝渔业有限公司养殖队长,在辽宁旅顺养殖海藻20余年。10月的一天,他发现刚放养到海面两周多的裙带菜苗,并没有像往年一样长出褐色叶片,反而从苗绳上脱落了。这是海上养殖最怕见到的现象,意味着来年春天绝收。张明付马上给远在青岛的中科院海洋所逄少军打电话,逄少军很快和体系团队赶到现场并拿出应急方案,化解了燃眉之急。这样服务一线企业的事情,对体系团队来说是工作常态。

裙带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褐藻,主产区在辽东半岛大连地区,产量占据全国七成以上,产品主要出口日本,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水产品。在裙带菜的栽培历史中,最初所使用的种苗大多来自日本。由于育苗和养殖工艺存在缺陷,品种退化迅速,因此大连地区的栽培企业需要持续不断地从日本或者韩国引进种苗,造成养殖成本居高不下。

为此,逄少军体系团队和中国最大的裙带菜出口企业——大连海宝渔业有限公司展开合作,着手解决裙带菜品种退化问题。他们采用裙带菜双高光室内全人工种苗培育技术、单倍体克隆杂交结合定向选育技术,先后培育出两个国家级优质高产新品种——早熟的海宝1号和晚熟的海宝2号,近年已成为辽东半岛裙带菜产区的主流栽培品种,使得我国裙带菜生产改写了定期从海外引种的历史。“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逄少军感叹道。

如今,大连海宝渔业公司成了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的大连综合试验站,主要负责裙带菜和海带新品种的繁育和示范推广工作。企业是技术用户,也是创新主体,把综合试验站设在龙头企业,能让体系与产业无缝对接。像大连海宝渔业有限公司这样即能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又能协同重大攻关的科企样板,在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里至少还有五六家,他们正和体系团队共同推进藻类生产、加工等各项技术的革新,推动产业升级改造、提质增效,助力乡村经济迸发新活力、渔民生活更加富裕。

为产业服务 让用户满意

逄少军表示:“国家藻类产业技术体系的核心价值在于让藻类产业这个‘用户’满意。时刻被‘用户’需要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我们的责任担当。”为此,藻类产业技术体系的150余位科学家及企业家,正在产业技术各重要环节和主产区努力攻关。

作为海藻生产大国,我国海藻栽培区域辽阔,几乎遍布沿海各地。如同陆地作物栽培,海藻栽培同样需要种质资源遴选保存、种苗培育、成体栽培、养成品收获和加工储存等过程。多年来,逄少军带领体系团队坚持种质材料收集和保存,重视开展杂交选育,2015年助力大连海宝渔业有限公司建成辽东半岛时隔20年之后的第一座海带育苗场,年产海带苗10亿株。近年,他们突破杂交海带“适时不育”瓶颈,为杂交海带成功进入夏苗生产过程打通技术道路。团队成员苏丽博士和大连综合试验站张艳站长亲历其中,既目睹团队培育出杂交海带新品种——株均重5公斤长5米的E25、一级品率95%以上的B013,也见证其因优质高产性状而获得辽宁、山东海带产区高度认可。

“未来我们要继续优胜劣汰凝练队伍,将产业一线优秀科研团队吸纳到体系中来,成为最具战斗力的‘国家队’。”作为首席科学家,逄少军需要考虑很多全局性问题。比如,激励体系研发人员着眼产业全局,持续不断地技术革新。根据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聚焦产业重大应急问题开展协同攻关。目前,普遍存在的栽培品种种质退化、特定海域科学养殖容量评估、机械化收获设备研制和应用、初级产品加工环保、深加工高附加值藻类产品研发、后备人才培养和储备等问题,都亟待体系切实解决。“实现这些目标,需要我们筑牢产业技术体系平台,积极吸纳社会各方资源,坚持不懈地努力。”逄少军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产业技术体系的组建与启动”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1220/68248.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