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忠正在制作傩面具。
在今年四川省南部县举办的首届民间能人技艺展示暨工艺大赛上,双峰乡曹家窝村77岁的曹文忠老人,凭着手工制作的傩面具获得了制作类一等奖。
曹文忠与傩面具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近日,笔者寻访到曹家窝村曹文忠家里,老人打开话匣子聊起了他与傩面具的故事。
“我做傩面具没有拜过老师,全靠自学、自悟。”曹文忠说,最早萌发制作傩面具的想法是1954年。那时,只有12岁的曹文忠看到当地的民间艺人冯克昌在村里进行舞狮表演,鲜艳的狮头、憨态可掬的逗狮童子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亲手制作出面具,也戴着试试表演。再后来,曹文忠看到傩戏表演,表情万千的傩面让他产生了要制作傩面具的想法。
“傩面具的形象主要来自双峰乡城隍庙里的牛头马面、金刚菩萨等塑像,结合电视、年画里的形象。通过仔细观察和自学,我对傩面形象了然于胸。”曹文忠告诉笔者,制作傩面具,首先要调泥。敷纸时用的面浆必须用自家小麦磨制的面粉,有韧性、有黏性。这套工序熟练的人需要20多分钟才能完成。完成敷纸后,将傩面具晾干,然后将泥模具与纸面具分开,用剪刀修边,用细篾片沿面具周围围一圈,再用细线固定,傩面具最终定型。
曹文忠说,制作傩面具最后一步是根据傩面具的形象,上各种颜色。“黄额头、红脸颊、黑须眉、眼圆睁,这是不怒自威的金刚。”曹文忠拿起一个傩面具对笔者说,上色最难的是调色,一定要将颜色调配好,涂出来的面具才会色彩均匀,看上去栩栩如生。“一个成型的傩面具制作周期需要2至3个月时间。”曹文忠说,表演时,根据人物角色,表演者要换各种傩面具,表达各种不同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