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至11月,60余名青年干部背起行囊,分批前往安徽滁州市,湖南湘西州,四川彭州市、眉山市,浙江衢州市、湖州市,海南三亚市,围绕“农业机械化与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农业农村改革发展70年新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民族种业振兴”5个主题展开调研。
在实践中学习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乡村振兴画卷全面铺开的关键时期。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如何有效衔接?农业农村发展中存在哪些掣肘问题?建设乡村的人地钱问题如何解决?青年干部们把“根在基层”实践活动作为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大课堂,在劳动中体会,在观察中思考,在实践中感触思想的力量。
“党的政策和农民的创造力结合在一起,真是太奇妙了!”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黄阳说:“‘一地生四金’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受益:土地流转得租金,农民务工得薪金,村民入股得股金,销售产品得现金。”看到顶层设计的现实写照,有感于思想力量激发的鲜活实践,青年干部们发出由衷的感叹。
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高鸣和队员们来到四川,感受巴蜀70年来农村的变化,跟着老乡体验了一把农机手的感觉,“现在的农机真是先进,马力大、动力足,驾驶舱还有空调,农民再也不怕四川的火炉天气了。”
计划财务司的李浔在彭州“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小镇考察,在他的考察日记里有这样一段话:“每到周末,来村里过田园生活的城里人都络绎不绝。过去农民守着一分田两分水七分山发愁,如今农民生活好了,不光接待游客,我们小队所住的农家院的主人,每年都要花上几千去外省旅游。”
在观察中思考
在湘西永顺县九官坪村,来自种业管理司的青年干部孙夜晴真真切切地感受了一把“第一书记的一天”。
天没亮,她就跟着农业农村部派驻到村的第一书记郭峰出门了,走村串户,一上午走访4家刚脱贫的贫困户。她拿着本子,挨家记下村民关于巩固脱贫成果的意见。从农户家出来,郭峰又一头钻进茶园,查看莓茶生长情况,跟合作社负责人商量加工事宜。
走不惯山路的孙夜晴直言:“一天下来,脚底板疼得不行了。”
在和村民提起郭书记时,村民一个个乐呵呵地竖起拇指:“郭书记外号‘跑断腿’,没少给我们办事,没得说嘞!”
一天的观察,让孙夜晴对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有了更深的思考: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干部们把农民放在心上,农民的日子才能蒸蒸日上。
青年干部们以问题为导向,对农村发展方向进行深入思考,畜牧兽医局的段宏超尝试着给出自己的答案:“乡村振兴要做好长远规划,无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人居环境整治,都要一张蓝图绘到底,结合当地实际,放眼未来。要思考本地在城镇化进程中的定位,综合区位优势、市场环境和气候地形,适合什么就搞什么。只有适合的,才是长远的,只有长远了,人才能回得来,人气来了,之前困扰农村发展的种种问题就好解决了。”
在劳动中体悟
参加实践的青年干部们来自五湖四海,其中有半数以上来自城市,由于从小受城区成长环境的限制,有的青年干部“五谷不识、六畜不分”,对乡村基本情况缺乏了解。即便是来自农村的青年干部,也很少直接从事过农业生产。对于土地、对于下田劳动,青年干部们充满新鲜感。
来自农民日报社的青年干部刘一明随队来到安徽滁州,第二天就挽起袖子当起了农民。他和老乡一道来到育秧基地,在育秧流水线上学着给水稻秧盘填土。滁州的初夏还不算太热,但是一铲一铲下去,不一会儿,刘一明已经满头大汗。而这只是机械化育秧流水线上的很小一环,刘一明不禁感叹:旋耕、播种、管理、收获、烘干,这其中蕴含着农民多少汗水?
来自农药检定所的梁慧芯,同样饱尝农民的不易,梁慧芯和队员们驻扎在湘西一个山村——打溪村。七月骄阳似火,年轻人们随着养蜂大爷彭成绿,在山路间跋涉两个小时,去考察木桶养蜂。在与彭大爷攀谈中他们得知,养蜂辛苦、风险大,每天来回要走4个小时山路,一年要磨破很多双鞋。
青年干部有知识、有文化、有活力,是未来乡村振兴事业的主力军,而我国农村工作包罗万象,乡村振兴事业要统筹处理好城市与农村、当前与长远的复杂关系。“调研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们领略了基层党员干部的风采,见识了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青年干部们纷纷表示,越是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越是觉得要掌握的知识还有很多,对农业农村工作就越是敬畏。
“身在基层,更要深入基层;身到基层,也要心入基层。乡村振兴,‘三农’事业,我们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