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艺术家与村民结对拼灵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0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395
内容摘要:黄色的气球生长在树干上腰,用田埂和栅栏围成的迷宫是鸭子和鸡的娱乐场所这是七塘艺术实验田2019村落创作营的作品。七塘艺术实验
 黄色的气球“生长”在树干上腰,用田埂和栅栏围成的迷宫是鸭子和鸡的娱乐场所……这是“七塘艺术实验田——2019村落创作营”的作品。

“七塘艺术实验田——2019村落创作营”项目是由重庆市雕塑学会、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重庆市璧山区七塘镇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四川美术学院支持。32组艺术家和村民在对七塘镇乡村院落和乡土田野考察后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结合当地人居环境、村落文化、日常器物,选用最常见的竹子、木柴、石头、生活废弃物等材料进行创作。

“取七塘之材造七塘之景,我的作品是想用柔韧的竹篾搭建一条‘风月摇竹影,扶疏见清白’的旋律之道。”四川美术学院的在读研究生陈琳尧,在七塘两个篾匠的帮助下,用大约一周的时间,将徐广荣在《梅兰竹菊》描绘的场景变成了现实。陈琳尧的《竹·影》装置在田地之间的小路上,太阳照射下来,投影在地上,观众穿过作品,仿佛置身一条旋律之道。说起创作这件作品的灵感,陈琳尧解释,“竹子一直用来形容人的品质刚正不阿,又有一句古话叫作‘人正不怕影子歪’,所以我想把竹子和影子联系起来。”

为什么要选择在七塘开展这样的活动?活动策划人之一、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说:“对我来说,首先是这里鲜美的水果、绿色有机的蔬菜,以及清新的田园风光,更重要的是七塘镇的乡亲和领导的热情。”焦兴涛介绍,此次试验项目也可以说是用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发起的完全公益性的艺术乡村建设项目。创作中,艺术家们尊重乡村自身的文脉、逻辑和生长轨迹,选用的都是当地原生态的、本身存在的材料,非常注重材料的生态性。“我们没有一个固定的展期,也不会有人专门把这些作品收走,这些作品就是和乡村在一起‘生长’,但也许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了。”焦兴涛表示,未来,七塘镇将作为艺术家驻留艺术基地,吸引国内外艺术家前来进行在地艺术创作,让艺术的力量助力当地乡村振兴。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艺术家与村民结对拼灵感”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1210/6808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