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辽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先行先试,积极作为,精心设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更好地满足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
高位推进 志愿者成主体力量
去年11月,双辽市被确定为吉林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试点市后,坚持高位推进,精准施策,努力打造融思想引领、道德教化、文化传承等多种效能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双辽市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机构,由双辽市委书记担任中心主任,15位副市级以上领导分别担任副主任,各常委部门主管领导及各单位一把手为领导小组成员。
双辽市委书记亲自担任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长,整合全市党政干部、党员、“五老”和民间文艺骨干、文化能人、专业技术人员、新时代乡贤等文明传播资源,建立起7支志愿服务队,由副市级以上主管领导担任队长,各单位一把手担任副队长。同时,7个志愿服务队又成立了31个志愿服务组,明确具体服务区域。
双辽市通过整合现有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涉农惠民项目、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然后各个部门、各种渠道在一个主题下向农村基层聚焦发力,形成倍增效应,搭建了理论宣讲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文化服务平台、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健身体育服务平台、法律服务平台,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全面开花。
目前,全市已建成县(市)级实践中心1个、乡镇(街道)实践所18个,村级实践站206个,整合建立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法律服务6个文明实践平台,成立308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3.3万人,构建了覆盖全市的县(市)、乡(镇)、村三级文明实践网络。
常态行动 掀起实践热潮
双辽市积极创新,实施“六大行动”,在乡镇村落、田间地头,掀起了文明实践的热潮。
实施“宣讲宣传”行动。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农村、入农家,引导广大农民听党话跟党走。广泛开展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引导农民从内心深处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家风家训”宣讲活动,各所、站组织5000多名群众通过视频直播形式,收听收看专家授课。
实施“科技提升”行动。利用“农业科技主题宣传月”活动,组织全市125名农业技术指导员深入各文明实践站,针对农民实际需求,开展各类技术咨询服务和实用技术培训。共开展技术咨询服务190多场,服务4000余人次;技术培训活动举办培训班87期,培训22668人。
实施“典型引领”行动。充分发挥道德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持续选树“双辽好人”、新时代乡贤、勤劳脱贫示范户、“最美家庭”、党员示范户、星级文明户等,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效仿意愿。共评选文明家庭25户,星级文明户2000户。
实施“助推脱贫”行动。全市精心编制了《双辽市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9-2020年)》,确定了23个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目前有10个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在贫困村开办服装加工厂,全市共成立12家扶贫车间,目前已有7家投入运营,共解决就业人数280人,人均月收入约1000-2000元,实现了在家门口增加收入的愿望。
实施“文化惠民”行动。结合“我们的节日”,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活动,让乡村生活更具情感寄托。整合乡村文化资源,推动“文化下乡”,开展送演出下基层活动100余场次,为农民放映影片2000余场;送春联、年画1000余幅,图书3000余册。
实施“移风易俗”行动。积极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强化村规民约作用,加强管理服务,抵制陈规陋习。
健全机制 “种”出文明乡风
双辽市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用为一体,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打造各负其责、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制定一套体系。为实现“纵向涵盖市乡镇(街)村、横向辐射党政群”,双辽市出台了《中共双辽市委办公室关于印发〈双辽市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制定了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制度、考核制度和宣讲制度,各文明实践所(站)制定相应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明确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架构和载体,内容和活动,推进步骤以及工作保障等内容。
经费保障到位。双辽市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经费纳入年度预算,设立专项资金,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实践中心场地建设、氛围营造、活动开展、宣传宣讲、表彰奖励等,做到专款专用。
搭建文明实践网络平台。依托“德尚双辽”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双辽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网络平台,各文明实践所(站)通过平台进行活动信息发布、工作展示、经验交流;整合文明实践活动资源,让群众参加活动更便捷,解决供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开通百姓点单功能,实现由群众点单,平台统单、制单,志愿者接单,最后由群众评单的订单式服务模式。目前,全市网上注册志愿者3.3万人,网上点单43件,已经全部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