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农田残膜等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利用事关农业绿色发展、事关农村生态宜居、事关城乡人民切身利益和健康,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通过科技创新显著提高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比例,目前,全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已经达到7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45%,农膜回收率在2/3左右,但是离实现农业废弃物基本资源化利用还有一定的差距。
记者了解到,2016年成立的国家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创新联盟,积极推进实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探索可示范推广的运行模式,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联盟秘书长、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董红敏研究员介绍,联盟成员单位通过科技创新,提出了畜禽废弃物利用、秸秆生物炭、和农膜回收机械等10项关键技术和产品,比如研发了低浓度污水厌氧发酵、粪便堆肥调控、沼液浓缩等畜禽粪污能源化和肥料化利用关键技术并在黑龙江、河南、山东、河北等进行示范,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推广了秸秆粉碎还田、深混还田、秸秆饲料化技术,研发了秸秆热解炭气联产技术装备和秸秆捆烧半气化供暖装备,提出了分散型村落单户供暖、中心村集中供暖、城郊型村镇社区集中供气等供暖模式,在我国北方10多个省市进行了推广应用,为北方村镇秸秆清洁供暖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与会代表参观了江苏太仓的多元废弃物肥料化利用、秸秆离田、固液肥还田、稻麦生产装备、秸秆饲料化利用等现场。太仓市东林村就是通过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典范。借助科技的力量,东林村把稻麦良田、生态养羊场、秸秆饲料加工厂、有机肥厂等串联在循环生态产业链上,在水稻田旁建有生态羊场,实现农牧结合的生态循环产业链,一方面通过水稻工厂化育秧、全程机械化生产管理、优质品牌大米产品开发等措施实现了种植业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秸秆收储机械,开展农作物秸秆收集机械化技术,实现搂草、打捆、青贮包膜全程机械化,并将收集后的秸秆经过有益微生物菌剂发酵制作成饲料,开展规模化养羊,实现过腹还田。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还田,培肥了地力,减少了农田化肥的施用量,成功实现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中的废弃物互为资源,循环利用,从而达到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率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目标。如今东林村农作物秸秆循环再利用率达100%,形成了绿色种植—秸秆饲料—生态养殖—羊粪还田—绿色种植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
联盟理事长、国家首席兽医师李金祥表示,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是一个系统工程,联盟各单位要充分发挥产、学、研、推各自优势和特长,形成整体作战的“集团军”,实现强强联合、深度合作,打好总体战,着力解决行业性和区域性重大问题。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熟化配套和系统集成,按照先进性、经济性和可操作性相统一的要求,形成技术措施、工作措施、工程措施和政策措施“四位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