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记者一行赴景泰采访,从草窝滩镇通往五佛乡的道路两旁,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垄垄刚刚收获完的稻田和一片片波光潋滟的鱼塘。而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白花花的盐碱地。
大水漫灌 良田变荒地
景泰县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东端,地处甘、宁、蒙三省(区)交界地带,也属于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景泰川电力高扬程提灌工程(景电一期)的建成投运,黄河水被提高406米后灌溉景泰川,使这里的戈壁荒滩变成了百里米粮川。景电二期工程建成后,景泰县的粮食总产量连续五年达到15万吨以上,一度成为我省产粮大县、畜禽养殖大县。
然而,因历史局限,由于灌溉工程在设计上有灌无排,浇灌区地质特殊,处在狭长封闭盆地内,不渗水层厚达100至1000米,长期的大水漫灌,致使地下水位不断上升,每年盐碱回归水达4000万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地下水位持续抬高,盐水排不出去,沉积在低洼处,加之景泰蒸发量大,土壤盐分大量积存地表,导致土壤出现盐碱化,许多土地被迫弃耕,昔日的良田沃土变成了“夏季水汪汪、冬天白茫茫”的荒芜之地。
土地盐碱问题出现后,景泰县主要采取“挖渠疏水”的办法排碱,但后因排碱渠年久失修、部分坍塌淤堵,排碱功能减弱,土地盐碱化加速,近些年来更是以每年5000亩的速度蔓延。到了2015年,全县近27万亩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盐碱化危害,占水浇地面积的45.5%,其中,中重度盐碱地16.3万亩,弃耕撂荒地6.5万亩。景泰县草窝滩、五佛、上沙沃、芦阳、一条山等乡镇的土壤盐碱化尤为严重,地势低洼区域土体含盐量达到0.7%—2.0%之多,个别村庄地基下陷、房屋开裂,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碱致贫返贫人口占到了全县贫困人口的29%。
盐碱不治 脱贫难实现
景泰县是我省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之一,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7万人,贫困发生率18.59%,主要分布在干旱山区、盐碱危害区、边远风沙区等“三大片区”,分别占贫困人口的52%、29%、19%。
近年来,景泰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头号任务,通过移民搬迁,发展养殖、特色种植等一系列举措减少贫困人口,但耕地大面积的盐碱化已经严重影响了脱贫攻坚的进程,土地盐碱化治理成为一道必须攻克的难题。
“盐碱不治,脱贫难成,小康更难建。”景泰县处于沿黄灌区,全县总耕地面积103.74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59.35万亩。有大量的盐碱地资源、丰富的盐碱水资源,如何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成为景泰县乃至我省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2016年,景泰县把盐碱地治理作为重大课题,在疏通排碱渠道、构建排碱系统,利用工程排碱有效降低地下水位“快速治标”的同时,通过对较低洼的盐碱地进行挖掘,将挖出的土和淤泥堆成田,由于位置高,盐碱上不去,这样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同时利用低洼处盐碱回归水形成的池塘尝试发展水产养殖。
在西北干旱地区,利用盐碱水发展水产养殖,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说挑战,是因为有许多技术需要攻克;说机遇,是因为一旦取得成功,不但能有效消除脱贫攻坚道路上的障碍,同时还能为我省灌区的土地盐碱化趟出一条变害为利、变废为宝的治理开发新路。
水产养殖 荒地现生机
2016年,盐碱水首次养殖试验在景泰县草窝滩镇、五佛乡先行先试,投放的鲤鱼、鲫鱼、鲟鱼等品种生长良好,虾苗成活率达60%以上,这一消息让昔日无奈、绝望的当地群众看到了新的希望。
发展水产养殖,必须先进的科学技术支撑。为此,景泰县积极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展开合作,建成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盐碱水域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景泰分中心。通过聘请专家“蹲点指导”、外派人员“学习取经”,不断壮大技术团队,先后组织技术人员和养殖户前往河北、上海、山东、江苏等地考察学习。结合当地实际,景泰县及时总结提出了“挖塘降水、抬田造地、渔农并重、修复生态”的工作思路,鼓励当地农民、合作社、企业在盐碱地上发展水产养殖业。在政府的支持和带动下,景泰的盐碱地水产养殖呈蓬勃之势蔓延开来,且不断传来好消息。
2017年,对虹鳟、金鳟、七彩鲑的孵化获得成功;2018年,鲟鱼鱼苗培育成功,对南美白对虾进行大批量淡化,虾苗不仅满足本地市场,而且销往酒泉、张掖、银川、内蒙古等地;2019年引进鳜鱼、哲罗鲑、加州鲈、台湾泥鳅试验养殖……昔日苍凉、萧瑟的盐碱地上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渔农并举 致富奔小康
10月23日,天空飘着零星的雪花,气温骤然下降,但提前到来的冷空气并没有影响到景泰县五佛乡长吉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昌东的喜悦心情。
去年,长吉农牧专业合作社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了400亩土地发展稻田养蟹并获得了成功。今年,信心大增的卢昌东进一步探索挖掘盐碱水养殖的潜力,在鱼、蟹、对虾养殖的基础上,开始试养小龙虾。
“今年四月份进的小龙虾苗,当时一斤50到60头,经过四个月的养殖,已经能达到每斤十几头,个头很大。目前已向市场投放了600多斤,其余准备过冬继续试养。”针对今年合作社的经营情况,卢昌东给记者粗略地算了一笔账:50亩养殖水面的对虾和罗氏沼虾,共收获了近2万斤,一亩收入达到1.1万元;养鱼产量有1.1万斤;上市成品螃蟹8000斤;135亩的有机水稻今年收获了7万多斤。预计今年的总收入大概有150万元左右。卢昌东计划明年继续扩大对虾和罗氏沼虾的养殖规模。
尽管北风凛冽,但在景泰海景洲渔业科技有限公司盐碱渔业养殖示范园区的建设工地上,不少的工人依然在忙碌着。据公司负责人谢建生介绍,示范园区今年4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基础建设投入了2000万元,利用盐碱低洼地建设养殖示范园,主要用于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并配套建设工厂化养殖、动保生产、虾产品深加工等设施,总占地面积5000亩。范围涵盖景泰县五佛乡、一条山镇、草窝滩镇、上沙沃镇四个乡镇。
近年来,景泰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依托海大集团、谭周杨虾业、和顺农业公司、玉金祥公司、晋成农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成7个集中连片的示范基地。目前,全县发展盐碱渔业19处、承载企业38家,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5万亩,投放各类鱼苗鱼种560万尾、南美白对虾7800万尾、河蟹65万尾。预计年底,全县水产品产量达到780万斤,可实现产值9360万元。
推进盐碱地治理发展现代渔业是景泰县“精准脱贫十大行动”之一。目前,“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初步形成,累计带动盐碱区20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贫困户户均增收2400元以上。同时,景泰县积极培育特色富民产业,积极开发建设渔家乐、观光垂钓、生态采摘等新业态,已建成草窝滩西和“丝路杞园·渔农小镇”、五佛“塞北水乡、鱼米小镇”,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