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规模养殖场取得乳制品加工许可证
王俊勋介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一年多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出台具体举措,加大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力度,推动奶业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市场监管总局等9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的若干意见》,细化实化奶业振兴的具体举措。会同财政部印发《支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重点支持奶农家庭牧场和合作社发展,引导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
目前,已有29个省份出台奶业振兴意见或以省政府名义印发了工作方案,河北、内蒙古、黑龙江3省区制订了发展千万吨奶工程的实施计划。河南、山东等地支持规模养殖场开办生鲜乳饮品店,部分养殖场已取得乳制品加工许可证。同时一些大型乳企开始以自建牧场或参股收购养殖场等形式,向奶牛养殖延伸,提高自有奶源比例。乳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据统计,去年以来,乳品企业收奶量增长了10%左右。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奶业振兴的成效初步显现,奶业发展势头良好。今年1-9月份,全国生鲜乳产量同比增长5.2%,乳制品产量同比增长8.8%。奶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规模化奶牛养殖收益回归到每年3000元/头的正常水平。乳制品加工结构逐步优化,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兼并重组,主要乳品企业加工装备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国产奶大可放心喝
对于消费者来说,国产奶能不能百分之百放心喝是个需要解疑释惑的问题。对此,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王加启表示,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居食品行业的前列,生鲜乳的卫生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生鲜乳营养品质稳步提升,大可放心喝。
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从2009年开始到现在,连续11年承担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的实施工作,全面、准确掌握国家生鲜乳质量安全的状况,并得出了三个结论:
结论一:生鲜乳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居食品行业的前列。我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7%以上,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2018年全国生鲜乳抽检合格率达到99.9%,比同期农产品的抽检合格率高2.4个百分点,比全国食品总体抽检合格率高2.3个百分点,经过11年持续监测和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我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结论二:生鲜乳的卫生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菌落总数和体细胞数是全球用于衡量生鲜乳质量安全的两个最通用的指标。生鲜乳中的菌落总数反映奶牛养殖和牛奶的卫生情况。2018年全国监测数据平均值菌落总数是每毫升29.5万CFU,明显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50万的标准。生鲜乳中的体细胞数反映奶牛健康、乳房炎发病率和牛奶的品质状况。2018年,全国监测数据的平均值33.04万,显著低于美国75万和欧盟40万的标准。
结论三:生鲜乳营养品质稳步提升。乳脂肪和乳蛋白是衡量牛奶营养品质的两个重要指标。2018年全国生鲜乳抽检结果表明,乳脂肪的平均值达到3.84,比2012年提高了0.25个百分点,高出国家标准0.74个百分点。乳蛋白抽检的平均值为3.25,比2012年提高0.08个百分点,高出国家标准0.45个百分点。生鲜乳中乳脂肪和乳蛋白的平均值已经达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水平。
从2016年起,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会同中国奶业协会起草并发布年度《中国奶业质量报告》,通过公开交流权威科学的数据,客观真实地展示我国奶业发生的变化。今年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并将在D20峰会上发布。
奶农加入合作社是分享产业收益的好形式
目前,小奶农怎么融入大产业、分享更多产业收益是广大奶农关注的问题。宁夏吴忠市义明黄沙窝奶牛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吴义明分享了他的经验。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为抵御奶业寒冬,黄沙窝村周边的一些农户决定抱团取暖。由于我的口碑比较好,大家推荐我发起并成立了奶牛养殖合作社,十多年来,合作社逐步发展壮大,实现了小散经营向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的转型升级。”吴义明介绍,合作社用最实惠、最方便、最优质的服务带动奶农广泛参与,构建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从最初的养殖园区一家一户统一管理模式,逐步发展到规模场托养托管模式,再到社员入股分红模式,社员的收入越来越高。还为周边村120多名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年工资达4.5万元。
王俊勋表示,当前,很多中小养殖户通过合作社的形式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分散的养殖户和规模的生鲜乳供应的良性循环,面对销售商能够有更好的议价空间。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向加工延伸,通过加工来获得更好的加工红利。
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采取有力工作措施
“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取得的成绩很大,但是现在面临的一些问题也不可忽视。”王俊勋表示。主要有几个方面:我国奶业仍然存在竞争力不强、养殖成本居高不下、生鲜乳购销秩序不规范、奶酪消费培育不足等挑战。农业农村部将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针对以下几方面工作采取有力措施。
推动养殖节本增效,提升奶业竞争力。大力发展优质饲草种植,实现好草喂好牛、产好奶。实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提高奶牛良种化水平。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奶牛范围,开展奶业竞争力提升科技行动,抓好牧场主和业务骨干专项培训计划,提升精细化饲养管理水平。推动奶牛活体、养殖场固定资产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创新,支持乳企为奶农开展信贷担保,缓解牧场资金压力。
发展奶牛家庭牧场,加快构建以奶农为基础的生产经营体系。支持和培育新型奶业经营主体,引导奶农以奶牛、资金、技术、产品等为纽带组建合作社,总结推广一批“奶农+合作社+公司”的奶业发展模式。持续推进奶牛家庭牧场改造提升计划,搭建奶业第三方服务平台,帮助奶农补齐养殖技术和管理短板。推动尽快修订出台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放宽乳制品加工准入限制,推进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试点,让奶农分享加工增值收益。
规范生鲜乳购销秩序,保护奶农正当利益。推动主产省建立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督促购销双方严格执行生鲜乳参考价格,保障养殖、加工环节的合理收益。监督签订和履行规范的生鲜乳收购合同,探索在主产省建立地市级的生鲜乳收购第三方质量检测中心,减少购销争议。
强化宣传引导,推动加工消费升级。发布中国奶业质量年度报告,大力推广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继续实施小康牛奶公益助学行动,提升广大群众的认知度和信任度,引导增加乳品消费。推动修订灭菌乳等液态奶标准,落实复原乳标识要求,优化乳制品供给结构,加快发展婴幼儿配方乳粉、奶酪和黄油等干乳制品。
加强协调协作,形成奶业振兴合力。研究解决奶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政策、资金和技术等方面优化支持条件。压实各地特别是主产省区奶业振兴责任,指导制定振兴行动方案,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