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助力虫害防治
在月湾农庄的茶场上,随处可见一块块黄板,上面粘着不少虫子。这里每亩地中悬挂有二十几张黄色的黏虫板,利用害虫的趋色性来诱杀茶小绿叶蝉、绿盲蝽等害虫,以达到物理诱控的效果。
无人机也被应用到了茶园,笔者在现场看到一台无人机正在喷洒生物制剂苦参碱进行害虫防治。据悉,一台无人机可以装载22公斤制剂,喷洒覆盖范围达20-40亩,可以大大节约人力、提高喷洒效率。
在半山腰上,竖立着一盏橙色的“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该灯的辐射范围约15亩。据介绍,杀虫灯可以远程控制开关,将太阳能转为电能后通过黑白双灯管发出的光来吸引茶叶害虫,再利用风扇的吸力像吸尘器一样将害虫吸附到储存盒中的袋子里,只需一个月清理一次即可。
隔了十几米远的地方,有一台“靶标虫害声控系统”正发出“嗡嗡嗡”的声音。这台高科技的茶叶声光防控设备目前全省只有常州溧阳和无锡滨湖引进。该设备由靶标声控虫害单元、多光谱诱虫光源、远程控制单元和太阳能电源单元构成,可以通过强声、强光装备技术+信息对抗技术,以“信息链作用于生物链”的方式阻断虫害的繁殖链,实现虫害的物理精准防控。根据茶小绿叶蝉的特性,发射出特种声波,干扰其空间定位和交流,破坏茶小绿叶蝉求偶和交尾,以阻断繁殖链进而达到物理灭杀的目的。据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许学忠教授介绍,“一台设备可以控制15-20亩茶叶地,利用声控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茶小绿叶蝉的去化诱杀技术难题,在降低农残的同时有利于自然生态的恢复、提高茶叶品质。”
此外,茶园还加强物联网技术集成,引进了“茶园植保管家”系统。通过微距高清探头实时监测生长环境和植物状态,通过信息采集器收集土壤、温湿度及太阳光照数据,为适时植保提供数据支撑及推送,有效防止病虫害发生。
构建茶产业绿色防控体系
滨湖区是江苏省植保植检站、无锡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和滨湖区农业农村局联合打造的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该区农业农村局以滨湖传统特色的茶产业为先导引领,制定了“滨湖茶产业绿色防控体系”三年建设计划。
2019年,全区启动茶叶绿色防控体系建设,推动规模茶园实施农业防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控等措施,有效控制茶树病虫害,以绿色防控促进品牌创建,实现60%的规模茶园无化防治,涉及1200余亩;2020年,将深度融合茶园机械化应用和农艺管理,加大物联网技术、高效农机的引进集成,实现对茶园中耕、施肥、除草、除虫、修剪、采茶等作业全程机械化管理;2021年,滨湖区将实现规模茶园全部落实无化防治,无化防治的茶叶种植面积占比将达到80%以上,着力将滨湖茶园打造成绿色防控和机械化生产高质量茶园。利用生态调控技术、物理诱控技术、农业调控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等打造的茶园绿色防控综合体系,不施用化学农药、大大节省人力成本,病虫害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打造绿色优质地产茶品牌
滨湖区自古便是享有盛誉的茶果之乡,茶叶栽培历史悠久,全区茶叶种植面积约6000亩,茶叶年产量约170吨,是地产名茶“无锡毫茶”“二泉银毫”的诞生地,而滨湖名优茶的品质也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
该区农业农村局不仅组织全区茶企茶园骨干开展了茶产业绿色防控体系专题培训,还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在茶叶绿色体系推广期内,对纳入防控体系的茶园政策性保险由政府100%补贴投保,为茶园抵御自然风险能力、维护农业生产稳定经营提供政策兜底。由于全区推行无公害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持良好,近年来滨湖茶园农药施用量大幅降低,如江苏省茶研所惠山基地至今已连续10年未施用农药。
滨湖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郁淼表示,将花三年时间打造“茶产业绿色防控体系”,尽量让全区的茶叶不使用化学农药,提升茶叶品质、保障茶叶质量安全,让无锡市民喝一杯真正绿色无污染的地产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