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农业新闻 » 国内动态 » 正文

科技特派员田孟良: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1-07  来源:农民日报  浏览次数:81331
内容摘要:他是一名高校科研人员,从事中药材研究;他又是一名科技特派员,将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第一线;他还是农民的知心朋友,造福一方百姓
 他是一名高校科研人员,从事中药材研究;他又是一名科技特派员,将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第一线;他还是农民的知心朋友,造福一方百姓。他就是四川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药材专家田孟良。

担任科技特派员这些年,田孟良走遍了四川省贫困“四大片区”和深度贫困区,哪里有扶贫需要,哪里有中药材种植,哪里就有他的足迹。

“农业技术就是要用来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田孟良说。10年前,地震中受灾严重的宝兴县急需中药材专家帮助恢复生产,电话打来,田孟良放弃到国外访学的机会,一头扎进宝兴的田间地头。

在调研中他发现,宝兴作为“川药之乡”和中药川牛膝最适合生长区域,却存在品种混杂、种植粗放等问题。田孟良对症下药,选育出新品种“宝膝1号”,恢复正品川牛膝基原,推广标准化种植,帮助拓展销售渠道。后来宝兴川牛膝的收购价和药农收益接近翻番,全县中药材产业区域布局不断完善,实现了从“原料产业”到“主打产业”的转变。

从宝兴起步,田孟良随后被派到旺苍县,后来,他又来到凉山州、阿坝州。“从事了这份职业,就得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点事情。”田孟良的认识朴素而真实。

对此,阿坝州玛目都村的村民体会最深。这个有300多人的高原藏区特困村,几年前人均年收入仅有2000元。当地引进企业、成立合作社组织农户种中药材,但苦于缺乏技术,成效不明显。

此后一年,田孟良“住”进了玛目都村,带领研究生15次到当地进行技术指导。选择品种、整理土地、购买农资、田间管理……每个环节,他都耐心讲解,遇到不容易说清的问题,就挽起裤脚操起锄头下地示范。

现在,田孟良成了村民的老朋友。在他的帮助下,当地以高原中藏药材人工栽培及野生抚育示范基地、高原特色水果示范园、“农旅结合”特色花卉示范带等为龙头的扶贫产业集群已然形成,并在村里带动50户以上农户脱贫,户均增收8000多元。

近年来,田孟良的足迹遍布秦巴山区、乌蒙山区、高原藏区、大小凉山等地的贫困地区。两年里,他的车跑了20多万公里,还有两次遇到雨后塌方,飞石差点砸中汽车。这些他都不以为意,田孟良告诫学生们:“要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就应该走进基层、深入农村。”在他影响下,一批年轻人回到农村,投入到乡村振兴的事业中。

农村网  责任编辑:农村网
 

      温馨提示:您正在浏览的文章是“科技特派员田孟良:做农民的知心朋友 ”
      原载地址:https://www.nongcun5.com/news/20191107/67670.html
      版权声明:本网站刊载的资讯由网友提供分享,资讯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表示农村网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建议。网友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姓名及出处。如有侵犯到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对于农村网的原创作品,受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版权属于农村网所有。转载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凡用于商业用途需征得书面同意,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   农市发[2016]2号   国发〔2015〕40号   农发〔2017〕1号   中央一号文件